“天都塌了!病人查DeepSeek后质疑我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2月22日,广东一位医学博主“孤芳自赏”的网帖引起网友热议。
博主“孤芳自赏”发视频称,被患者用DeepSeek“质疑” 图源:上游新闻
据上游新闻报道,2月23日,博主“孤芳自赏”告诉记者:“患者用DeepSeek查过后,就相关治疗方案有点疑问,和我咨询了一下。”他表示,DeepSeek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正确的。“我们地方(医院)有些药没有就用了替换药,已经和患者解释清楚了。”
有病人拿DeepSeek的诊断来开药
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还有一些医生博主晒出了和“孤芳自赏”相似的遭遇。2月16日,博主“幻空°”发帖称,上班时遇到病人拿出DeepSeek的诊断方案,直接找他开药的情况。
有医生向DeepSeek提问:患者带着咨询DeepSeek的结果来开药,怎么办。网络图
23日,孙医生告诉记者,2月16日,他在门诊坐诊时一个患者拿着DeepSeek给出的处方建议要求开药。他一看处方单,主要是治疗灰指甲的药。孙医生表示,从治疗灰指甲来说,DeepSeek给出的处方是靠谱的,关键是要诊断。
孙医生表示,他最后给患者开了药,晚上回家就问了DeepSeek,遇上患者带着DeepSeek的诊断方案,要求直接开药该怎么办。“作为全科医生,面对患者携带非医疗机构(如DeepSeek)推荐的药物来就诊的情况,应遵循以下步骤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合规性。”记者看到,DeepSeek给出了7点建议。“DeepSeek说得还算合理,最主要是要和患者沟通,告知用药风险。”孙医生说。
多家医院接入DeepSeek医生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有多家医院或医疗机构表示,已经接入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
据“阜阳发布”本月21日消息,阜阳市人民医院已与中国联通阜阳市分公司达成合作,成功实现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其中包括使用DeepSeek分析海量病例,发现潜在疾病规律,助力诊疗方案优化,同时实现文献智能检索,科研人员输入关键词,DeepSeek秒级汇总全球最新研究成果。而在患者就诊方面,DeepSeek导诊系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患者描述的症状,推荐合适的科室和医生,还可根据医生排班和患者时间偏好,提供最优预约选项等。在医生诊断方面,病理切片通过DeepSeek识别,精准筛查癌细胞,减少人为误差等。
西安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向记者表示,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工作并不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的事情,“今年之前,我们医院就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来帮助医生看片子了,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容易被误诊的病灶,并进行标记和提示,从而降低误诊率。”
不过该医生强调,人工智能工具只是辅助手段和重要帮手,在全过程中最终来做决断的还是医生。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实名认证的医生发布了使用DeepSeek查询治疗方案的评测视频,其中多数给出了使用DeepSeek看病比较“靠谱”的测评结果。
“D医生”的处方不符合
医疗机构管理相关规定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对于互联网医院流转的电子处方,需重点验证开具处方的医师是否为湖南省认证的医保医师,且处方必须通过省级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医生开具处方应与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问诊,严禁接收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对此,湖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何青表示,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依法执业”更严谨的考量。
何青认为,我们开具一个处方出来,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医生才能开具。AI实际上不具备资格,只能做辅助诊断,最终作出决策和判断的还是医生。处方开出来以后,要由药师进行前置审方,要靠药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来判断处方有没有不合理性,审方以后,通过调配、发药这些流程,药品才能到病人的手上,尤其是处方用药。所以AI开具处方不符合医疗机构管理的相关规定,也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
同样是使用DeepSeek辅助诊断
医生和患者看到的“处方”有什么不同?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成伟从技术层面给出了解答——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大量的高质量训练数据、算法的优化程度以及临床验证,在处理复杂病例、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诊断等方面仍有局限性。
成伟介绍,实际上,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在全面性上是超过人的。但目前来说,我们还需要给人工智能进行专病的训练,就好比带小孩一样,要拿很多正确的习题或者说病例来训练他、“投喂”他,必须得教他1+1=2、不能是1+1=3。训练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我们需要保证前期训练的内容是正确的,但这种“数据清洗”的过程非常耗时,需要专业的人去“标化”,所以我们到这一步还有一段距离。而患者和医生所用的模型是不一样的,现在已有的数据库可以回答一些诊断问题,但它所用到的训练材料不是非常专业、广泛的正确材料,它可能只是用一些指南或者教科书等很成熟的材料进行训练的结果。
何青则认为,医学不单纯是一门“技术活”,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对机器,它充满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换句话说,医者的经验和直觉,以及对患者个体差异甚至顾虑与处境的考虑,都将在治疗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何青表示,医生在医学院里接受的是同样的医学教育、医学基础知识,通过几年的医学培养,毕业出来以后到不同的医院、拥有不同的经历、见到不同的病人以后,他其实也变成有不同专长的医生。DeepSeek是基于同样的数据训练得到的一个知识库,它的处理方式相当于是“一个医生”,但实际上我们看病需要获得不同医生的不同见解。
来源 | 上游新闻、红星新闻、央视新闻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