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开始,西方世界将出现一些重大的事情。

首先,2月24日,将迎来俄乌战争三周年纪念日。

因此,从2月23日开始连续三天,我将分别从前世、今生和未来走向三个角度对俄乌战争进行分析展望。

其次,2月23日也非常关键,是德国举行联邦议院选举的日。

无论是德国极右翼政党可能会大幅上扬,还是新政府组建后德国的未来走向,这一方面是德国的内部政治事务,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欧洲乃至西方整个民主政治走向。

坦率地说,这不仅部分地与俄乌战争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与整个由俄乌战争所折射出的世界格局,以及世界政治治理方式的变化、走向息息相关。有关这个问题,我也将在今明后三天的文章中,为大家进行点评。

01

长话短说,让我们直奔今天的主题,也就是俄乌战争的前世。

所谓的“前世”,大概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如果从远的说,可以追溯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和渊源。

简单来说,基辅罗斯作为俄罗斯民族起源之一,决定了俄罗斯对乌克兰不可能置之度外,不可能袖手旁观,更不可能放任不管,使其成为西方势力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

更不要说,这还涉及到一些在普京看来不太合理的,在苏联时期形成的架构。

大家知道,俄乌战争爆发之前,普京在俄罗斯的报纸和电视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长篇文章和讲话,内容其实就是在阐述他的历史观。

我们经常将普京称为业余历史学家,但从历史爱好者的角度,他实际上是专业的。

当然,从大方面来说,他的一些历史观、价值观存在问题。比如,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并受国际法、联合国承认的国家,俄罗斯就应该尊重它。

注意,独立,且受国际法、联合国承认是非常重要的两点,这决定了乌克兰与中国台湾地区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普京纵有许多历史情结和恩怨情仇,但他罔顾国际法,这一点从价值观来说存在严重问题。

与此同时,无论对于过去历史的一些渊源,还是普京对于俄乌苏联时期形成的一些架构的独特理解和表述,在中方看来也并非不能感同身受。

也正因如此,中国政府一直认为在俄乌问题上需要看两边,一方面我们支持乌克兰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我们也支持俄罗斯提出的安全关切。

以上是俄乌之间的历史渊源,但我想说并不是历史渊源,而是最近二十几年,西方和俄罗斯恩怨情仇中的一些战略利益。

如果说在俄乌问题上,西方犯了重大的战略性错误,那么俄罗斯就是犯了重大的策略性错误,而战略性一定高于策略性。

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进攻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明显违反了国际法,违反了国际的主权价值观。但问题在于,是西方先犯重大的战略错误。

而这个战略错误就是我一再强调的,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其实有意图融入西方阵营,但西方一直容不下它。

当时,我作为一个年轻博士生和新闻记者在德国学习和工作时,其实看惯了西方媒体所报道的北约东扩、欧盟东扩。



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背后有什么重大含义,但随着时的推移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西方要么有一个巨大的阴谋,要么犯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而现在看起来,两者都有之。

从根本上讲,西方对俄罗斯始终充满了不信任,即便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已经被西方打成了“一头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北极熊”,且即使这头北极熊非常渴望融入西方,西方还是不断挤压其战略空间。

这在叶利钦后期,普京前期都非常明显。

当然,在这中间西方也装模作样,将俄罗斯纳入了七大工业国家首脑峰会,让G7变成了G8,但战略信任感的缺失一直不减,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的挤压一直存在。

一方面,用硬实力冲撞,北约、欧盟一直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另一方面,不断对俄罗斯家门口,在俄罗斯看来非常重要的三个卫星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进行瓦解。

所谓的“卫星国”合不合理另当别论,但坦率地讲,任何一个大国对于自己家门口的地盘,不说将其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至少也不能让其影响到自己的国家安全。

三个“卫星国”中,格鲁吉亚是最早被西方颠覆的国家。2008年8月8日,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同一天,俄格战争爆发,虽然俄罗斯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战争在俄罗斯和西方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西方显然希望通过格鲁吉亚来遏制俄罗斯,而俄罗斯尽管取得了俄格战争的胜利,但这其实种下了它与西方不信任的种子。

要知道,2008年俄格战争爆发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索契举行了会晤,两人不仅相谈甚欢,小布什还和普京与当地的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格鲁吉亚是一方面,那么乌克兰呢?

最晚从2003年开始,乌克兰两个领导人,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和亲西方的尤先科就在不断争斗,表面看是争夺乌克兰总统的宝位,背后其实是乌克兰政坛亲俄和亲西两派势力的争夺。

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乌克兰历届领导人不是没有责任。正所谓“小国大外交”,乌克兰最重要的其实是在众多大国中保持平衡。

有人说这很难,尤其是在俄罗斯的家门口,但回顾最近两百年或几十年的世界历史,小国大外交的案例不说比比皆是,至少不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其他国家能做到,而乌克兰做不到。



从这一点来说,乌克兰现在陷入熊熊战火,历届领导人无论是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还是亲西方的尤先科,包括现在被西方捧上去的泽连斯基,都有不可推卸责任。

当然,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尽管让国家陷入战火,但这并不掩盖乌克兰受到外国势力军事进攻时,他们抵挡的勇气,这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应该有的品质。

试想,如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正在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而旁边却有人煽动说我们应当反思这反思那,这让中国人民情何以堪?中国人民会有何感想?

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有通盘的、综合的、辩证的考虑,这样我们的思维才能保持思辨和通透的状态。

02

关于乌克兰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

第一,乌克兰历届领导人在小国大外交谋略的施展成熟度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俄罗斯发起俄乌战争,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渊源等原因,但其根本目的是想融入西方。但关键问题是,西方对于俄罗斯犯下了重大的战略错误,从而导致俄罗斯出现了重大的策略性错误。

注意,两者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西方是战略错误,俄罗斯是策略性错误。

但无论是西方的战略错误,还是俄罗斯的策略性错误,三年前俄乌战争爆发的本质是俄罗斯对西方因爱生恨。就像一个小伙子追求一个美丽的女孩未能得手,最终采取了暴力行为。

对此,西方和俄罗斯都需要反思,而作为第三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我们既是俄罗斯的朋友,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成为西方的朋友,我们应当看清这场战争的实质,分辨出哪一方犯了战略错误,哪一方犯了策略错误。

西方犯下战略错误的本质是什么,是它们对俄罗斯深深的不信任,我们可以说是一种文明冲突所导致的不幸。而俄罗斯发动战争的策略性错误背后,则是爱而不得的恨意。

当然,乌克兰作为一个小国,没有发挥好小国大外交,也是原因之一。

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些问题的本质,将其从现象层面抽象到规律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大概可以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研判。

西方是否会对俄罗斯保持长期的信任?答案是否定的。俄罗斯永远,或者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仍然是西方手中的一张牌,因为西方对俄罗斯的不信任依然在,同时也希望利用俄罗斯达成一些战略目标。

近期,随着美俄关系的缓和,俄罗斯的战略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离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上。

那么俄罗斯因爱生恨的本质,会使俄罗斯在与西方的互动中走向何方?我们不妨一起进行前瞻和推理。

我的一个大胆假设是,俄罗斯仍会被西方感动,依然会阶段性、表层的,或者说至少在策略层面上会被西方感动。

而在被西方感动之余,它也会委曲求全地与西方产生一些互动给。当然,作为一个大国,对于这些互动我们一般是乐见其成,但关键是不能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这是未来我们需要警惕的一个方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