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南非约翰内斯堡的G20外长会现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不见了踪影,美国驻南非大使代他出席了这场会议。
鲁比奥的缺席,给我国留下了填补美国影响力的机会。而我国外长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握手,则被镜头定格为这场会议的标志性画面。
当美国以“抗议南非土地政策”为由,退出G20多边舞台时,我国正以“全球南方代言人”的姿态,悄然填补权力真空。
鲁比奥的缺席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月5日,鲁比奥就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南非正在做非常糟糕的事情,他的工作是推进美国国家利益,而非纵容反美主义。”
鲁比奥这一表态的直接导火索,是南非总统拉马福萨1月23日签署的《征用法案》。该法案允许政府在公共利益下征收土地,并依据宪法规定补偿程序,旨在解决种族隔离时期遗留的土地分配不公问题。
然而,特朗普政府将此解读为“没收私人财产”,并于2月7日发布行政令,宣布切断对南非的所有援助。
美国的强硬姿态背后,是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一方面,美国是在回避多边议程压力。要知道,此次G20外长会的核心议题,包括全球金融改革、气候融资和俄乌冲突调解。
这些议题均要求美国作出实质性让步,例如,发展中国家要求富国为气候变化承担历史责任,而美国无疑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另一方面,南非与以色列不对付。南非在巴以冲突中多次批评以色列,甚至向国际刑事法院起诉了内塔尼亚胡等人。而鲁比奥指责G20“推动反美主义”,实则是在对南非违抗以色列表达不满。
面对美国的缺席,我国迅速做出反应。在鲁比奥宣布缺席后48小时内,我国驻南非大使,迅速在社交媒体发布与南非外长拉莫拉的会面照片,并强调“中方支持南非主办G20峰会”。
2024年,中南双边贸易额达525亿美元,远超南非与美国的贸易规模。我国不仅是南非矿产资源的首要买家,更通过一系列经贸合作,协助南非建设汽车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正如塞内加尔前总理阿米娜塔·杜尔所言:“中国让数亿人脱贫,南非希望学习中国的做法。”
王毅在G20外长会期间提出“各国应共同解决国际问题”,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迅速读懂局面,与我国展开通力合作。
当鲁比奥在社交平台上抨击南非时,他或许未曾意识到,美国的退出,不仅是中国填补权力真空的机遇,更是全球南方重塑规则的机会。
当G20外长会从西方国家一手缔造的“大国角力场,”变为“南方发声台”,国际秩序的未来,正逐渐不再由单一霸权定义,而是取决于多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