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间,湘军总司令赵恒惕为扩大地盘,以援助“鄂省自治”为名,联合四川军阀出兵湖北,兵败如山倒。

8月,湘军退至长沙、湘阴一带。

时任连长的彭德怀,紧跟六团,开往南县、华容县一带,并率加强排驻扎在一座名叫注滋口的小镇上。这一待,就是四月有余。

旧时的中国,官兵过境,老百姓们皆大门紧闭,生怕得罪了官老爷,一条小命玩完。

稍微有些权势的乡绅、商会、公教团体,倒是上赶着当军阀们的狗腿子,今天设宴款待驻地的军队长官,明天又请几位歌姬陪着娱乐,只为寻求庇佑,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名声。

那一年,彭德怀23岁,一腔热血卫家国,有人请他去吃饭,他也去,但他的心却不在酒桌上,不在推杯换盏的氛围里,而是在1920年认识黄公略后,一同许下的“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的字字句句中。

后来,再有类似活动,他便不再赴约,一概拒绝。

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几个月里,彭德怀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不明白自己当兵的意义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过这般荒淫无度的生活,为了掏空底层人民的心血吗?

食髓吸血,无立锥之地的贫农太可怜了,社会太黑暗了,他自己就是农民出身,无法不感同身受。



闲暇时间,他常常去本地农民家坐坐,顺便唠会儿嗑。

他说话没有官腔,平易近人,聊得都是普通人的难和苦,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乐意向他倾诉,倒苦水。

也正因为与平头百姓接触得多了,彭德怀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穷人打天下的信念,并用两件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地一位名叫张素娥的歌女,因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被叔父卖到酒楼,必须工作满4年才可恢复自由身。

酒楼的老板是个恶人,每日给出唱的姑娘们吃些客人吃剩的饭菜,却又将她们赚的钱一个子不落的装进口袋。

张素娥只卖艺,一位王姓连长执意要她留宿,她不愿意,便换来了老板的一顿毒打。

在老板看来,张素娥不知好歹,搅黄了她200大洋的生意,活该被揍。彭德怀了解此事后,顿觉悲凉。

王连长是三团的,为了却风波,彭德怀写信给黄公略与李灿,向二人借钱,又找王连长要说法,认为事情因他而起,他务必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帮张素娥赎身。

东凑西凑,离押契上规定的赎身银钱数量还有些差距,彭德怀没有多想,将两个月的薪饷全部拿出,带着一帮战士,就去双喜堂要人去了。



张素娥摆脱苦海,表示愿意服侍彭德怀一辈子,彭德怀微微一笑,为其买好了回老家的船票,并给了适当的路费,让她自谋出路去了。

在农民口中,彭德怀常常听到区盛钦的名字。

此人是地主,横行乡里,经常干些鱼肉百姓的勾当,抢田霸地早已不是稀罕事。

为了帮当地饱受欺凌的民众出一口恶气,彭德怀协两三名“救贫会”的会员,于一个夜黑风高夜,秘密处死了区盛钦,并贴出匿名布告公布了区盛钦的罪行。

不料,此事不知为何,遭到了检举揭发,湖南督军赵恒惕知晓事情经过后,发出逮捕彭德怀的通缉令。

彭德怀因此离开湘军,开始了躲躲藏藏的生活。

老班长郭得云对彭德怀的品性再熟悉不过,明白他此举的真正目的,非常支持他,收留他在自家住了下来。

暂住期间,郭得云替彭德怀想好了出路,叮嘱其多读书,留意外头风声,还带去了湖南陆军讲武堂招考的好消息。

郭得云认为,一人之力劫富济贫,无异于蚂蚁撞大象,效果甚微,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把每一根筷子捆在一起,才不容易折断。



听君一席话,彭德怀豁然开朗,遂离开了郭家,自己出去闯荡去了。

1922年郭得云因伤寒去世,留下年仅14岁的儿子郭炳生无人照顾。

彭德怀为报恩,替其抚养幼子,将郭炳生带在身边,送他上学堂,待他学成归来时,留他在红军队伍里,当了自己的勤务兵。

在彭德怀的提携下,郭炳生历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大队长,第四纵队、第三纵队司令,红八军六师师长,红五军二师师长等职,成了红军的高级指挥员。

但此人没有继承父亲“克己为人、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行,反而在越来越高的权位中迷失了自我。

职务越高,他越居功自傲。如若只有他一人这样,也就罢了。

但他靠着职务之便拉拢军队中未能谋得一官半职的战士,结成小团体。

有时队伍执行任务,打了土豪,他也不会将缴获的物品尽数上交,克扣一些,谎报数量,再自己出去大吃大喝。

长此以往,部分战士的初心被他影响,就想着如何升官,把基层的风气搞得乌烟瘴气。



而且,郭炳生自己行事乖张,又瞧不起认真干工作的政工干部,吐槽这些人光知道耍嘴皮子,和走江湖的人一般无二。

政委们进行思想教育时,他还得说上一两嘴,指责他们影响了他带兵和出操。

彭德怀对这一情况早已有芥蒂,却碍于恩人的托付,一直不好处置郭炳生,只能曲线救国地弥补郭炳生所犯下的错误。

他破坏了红军的纪律,让战士无心革命,彭德怀便派另外的干部前去开展工作,将部队拉回到正道上来。

郭炳生在彭德怀这棵大树的庇佑下,心比天高,不再满足于在红军内当个师长。

第四次反围剿时,郭炳生叛变投敌,成了蒋介石麾下的将领,当上了国民党军新编第三十七师的师长。

蒋介石也并非真的器重郭炳生,而是想要借郭炳生这颗棋子,灭一灭红军的气焰。

他利用郭炳生叛变大做文章,到处散发《郭炳生告红军官兵同志书》等传单,企图瓦解红三军团。

彭德怀一面感到痛心,几天未进食:“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一面又不得不肩负起歼灭叛徒的责任,他当即下达命令:“任何人见到郭炳生,格杀勿论。”

1933年7月,郭炳生在宁都与宜黄交界的战斗中,被红二师战士发现,用步枪排射,集中火力将其击毙。

本文由大荟师合伙人商城【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