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2025年2月2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深圳调研,深入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了解新技术赋能药物研发、合成生物研究、脑设施应用、医学科技创新、新型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等情况,主持召开新型研究型大学调研座谈会。怀进鹏指出,建设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改变传统办学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实践,是高等教育领域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型和历史性变革。高起点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力推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扩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探索确立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中国标准、中国范式。
分析认为,怀进鹏部长提出建设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大力推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背景和战略考量:
一、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科技自立自强需求: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中国需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如芯片、高端装备、基础软件等)。新型研究型大学以问题导向和前沿科技为重心,能够集中资源攻关核心技术。
(二)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依赖多学科交叉融合,传统单一学科体系难以满足需求,需通过跨学科平台加速创新。
二、应对全球高等教育与科研模式变革
(一)突破传统大学体制限制:传统高校在学科壁垒、评价机制、产学研协同等方面存在惯性,新型研究型大学(如西湖大学、上海科技大学)采用灵活机制,实行“教授治学”“小班化培养”,更贴近科研前沿。
(二)对标国际顶尖模式: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创新型大学”经验,强调“研究-产业-教育”闭环,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
三、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和技术突破,交叉学科(如“生物信息学”“智能医学工程”)可直接对接产业需求。
(二)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传统学科培养的人才可能难以适应未来岗位变化,新型学科体系(如“人工智能+法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旨在培养跨领域能力。
四、 深化教育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一)打破学科壁垒:传统学科分类(如理、工、医、文)已无法应对复杂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交叉学科建设能促进知识整合。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大学常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制学习”,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知识传授。
五、 国际竞争与人才争夺
(一)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新型研究型大学通常采用国际化师资招聘和科研管理模式(如长聘制、PI负责制),提升中国在全球学术界的吸引力。
(二)应对科技脱钩风险:通过自主培养高端人才减少对海外技术的依赖,例如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领域急需本土化人才储备。
具体政策实践案例
(一)新型大学试点:如深圳理工大学(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福耀科技大学(聚焦制造业高端技术),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
(二)学科交叉平台:多所“双一流”高校设立“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教育部2021年新增“交叉学科”门类(代码14),首批设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等一级学科。
挑战与争议
(一)资源分配问题:新型大学可能挤占传统高校经费,需平衡“扶新”与“改旧”的关系。
(二)评价体系滞后:交叉学科的成果在传统学术评价中难以归类,影响教师晋升和资源获取。
(三)产教融合实效:部分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表面,需建立更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
因此,怀进鹏部长的倡议本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国家战略需求的主动响应,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和学科重构,打造一批能够引领未来科技、支撑产业升级、参与全球竞争的新型教育科研载体。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政策落地效果、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社会协同能力的提升。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简称:高校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54家高校、企业共同发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正式成立。迄今为止,联盟发展会员300多家, 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联盟由一批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教育事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全国性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联盟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担任联盟理事长。联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联盟主要工作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称是“山西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专业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独立法人组织。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及理事会资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计划,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山西省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示范应用推广平台,同时面向全国开展人工智能业务。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担任。研究院内设AI产业学院共建中心、实训实习就业中心、实验室建设中心、专家智库等6个职能部门。欢迎加入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专家智库,共同赋能高校AI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事业发展。
高校区块链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简称:高校区块链专委会),是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网安、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4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70多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顾问;福州大学教授蔡维德、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中心主任陈钟教授担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高校区块链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区块链教育,为高校区块链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元宇宙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元宇宙专委会),是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汕头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元宇宙协会、英伟达中国、海尔衣联网研究院、海豚大数据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国20多所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赵沁平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李伯虎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国研中心可信软件和大数据部常务副主任邢春晓担任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委员。目前已发展高校及企业会员30多家。高校元宇宙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元宇宙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为元宇宙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是由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百度、海豚大数据科技等全国60多家高校、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担任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高校数字经济专委会主要工作是促进高校数字经济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数字经济专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家咨询服务。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说明: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推送文章除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 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