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放生是一件历史悠久并且深入人心的传统习俗。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就会有大量放生者前往珠江放生,以此来为自己祈福、消灾、积德。因此,当外地游客来珠江边游玩时,常常能看到珠江的水面上飘浮着很多水族。



不过,这种充满善意的习俗却催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叫做职业钓鱼人。这些职业钓鱼人并不是普通的钓友,而是以钓鱼为生的人。广州有位钓友刘先生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在前阵子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观察这些人的活动,发现他们确实能通过钓鱼赚取可观的收入。



据刘先生观察,一些经验丰富的职业钓鱼人一天能钓获满满一桶的鱼和乌龟,其中有些乌龟价值几十元,偶尔他们还能钓到十几斤重的大龟或大鳖,价值可能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相当于发了一笔小财。



除了钓以外,这些职业钓鱼人还会使用抄网去捞。刘先生猜测,这些被捞的鱼、龟鳖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之前被人放生的。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突然被放入珠江后,可能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导致它们活性差,只能浮在水面上,很轻松就能将它们捞上来。



这些职业钓鱼人通常在较为安静的水域活动,他们动作熟练,眼疾手快,一旦发现有鱼或者龟鳖浮出水面,便会迅速使用抄网将它们捞上来,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比钓鱼的效率高太多了,几乎每一次都能精准地将它们捞上来,特别是像龟鳖这些动作缓慢的动物,几乎是毫无逃脱的机会。



职业钓鱼人会把自己的鱼获卖给路人或者水产市场,据刘先生猜测,他们一天的收入大概在五百元到一千元,这样的收入水平比很多上班族还要高,怪不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



当然,也有人对这些职业钓鱼人表达了不满。有位在珠江边附近住的钓友黄先生说,他认为钓鱼是一项陶冶情操、培养耐心的活动,但在这些职业钓鱼人身上,他只看到了功利和金钱的味道,这些职业钓鱼人的行为让自己感到很失望。



尽管不满,但黄先生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职业钓鱼人的存在对于珠江的生态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有很多放生者放生的都是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会对珠江的生态造成威胁,将这些外来物种钓走,也算是在保护珠江的生态平衡。



相比起职业钓鱼人的出现,更让人惊讶的就是珠江里的放生鱼、放生龟鳖的数量竟然能够支撑起这么多的职业钓鱼人。这不禁让人感叹放生者的慷慨和珠江生态的复杂性。大量的放生活动使得珠江中的水生生物数量暴增,而这些职业钓鱼人则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将这些水生生物转化成了自己谋生的手段。



最后,放生活动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思。放生活动本来是为了做好事,但要是胡乱放生反而可能把好事变坏事。比如说放生了鳄雀鳝这样的外来物种,不仅会破坏本土的生态平衡,甚至会让本土物种直接消失,给所放生水域造成一场空前的生态灾难。



总的来说,广东的放生习俗和由此出现的职业钓鱼人反映了传统习俗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人通过放生物种行善,但放生的物种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把别人花钱买来放生的物种钓起来可能会有些不道德,但把外来物种钓上来就是在保护环境。希望未来的放生活动能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既能延续传统,又能保护生态,让本土水族能够与人类和谐共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