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新中国的领袖,是他带领中国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无数中国人之所以愿意相信毛主席,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会用人。
中国有一句老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就是说,就算有一个人才站在你面前,你没有一双独具慧眼是发现不了的。
然而毛主席却能发现,他具备非凡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各类人才,甚至还会去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最终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毛主席是个有头脑的人,但如果没有人认可他的话,他也是无法成功,而在他的领导下,很多人才都愿意跟从他,这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毛主席选拔的人才数不胜数,他们可以来自于不同阶层,有些人是从普通士兵一路升上来的,最终成长为将军。
更有一些人才,他们出身寒微,但非常有学识,而毛主席从不会因为他们的出身而低看他们,最终让他们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主席识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在人才尚未崭露头角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定程度上,他就像一位寻宝人。
而在用人的时候,毛主席深知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所以很善于合理搭配,让他们进行配合,构建出最佳的人才结构。
反观蒋介石可不是这样的,他作为国民党的最高统帅,当年还曾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从来不缺乏崇拜他的人。
但蒋介石这个人将“忠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并非缺乏军事才能的情况下,他与毛主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用人上,张学良曾评价蒋介石:“老蒋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其实这句话说得很对,蒋介石用人只看忠心程度,这就导致一些会巴结领导的人上位,而这些人往往没什么本事,而且名声很差。

当年蒋介石身边有一位叫刘峙的将领,他是“五虎上将”之首,可以说蒋介石非常看重,一直委以重任。
关于此人,他早年时候确实有一些军事才能,战争中表现良好,但后来随着战争的扩大,他开始变得畏首畏尾,后期更是屡战屡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给他起了一个“猪将”的绰号,而蒋介石当时也看出他不行,但还是在淮海战役时任命他为总司令。
当时还引发了诸多不满,邱清泉就曾讽刺说:“派一只猪,眼看大门是守不住了!”
最终因为刘峙指挥不力,国民党军一败涂地,蒋介石生气的砸桌子,但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失败亦是注定。
然而我们也知道,当年共产党的实力远不如国民党,但最终我们还是胜利了,假设当年我们能有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解放战争怕是早就结束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不会用人就算了,他还善于杀害一些有能力人,原因就是因为他怀疑对方不忠心。



在1938年12月,国民党传出一则消息,蒋介石将要处决酆悌,而在此之前,酆悌一直被认为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这是怎么回事呢?

酆悌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于1924年顺利考入,与陈赓、左权成为同学,因为他是穷苦出身,因此非常会看人眼色。

而那个时候蒋介石是校长,酆悌看着同学们都去巴结蒋介石,于是他也开始表现自己,后来确实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来蒋介石还送给酆悌一张自己签名照,拿到签名照的一瞬间,酆悌别提多高兴了,这对他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1926年酆悌毕业,之后在国民党担任了一些职位,当时他只有23岁,后来随着和蒋介石的不断接触,也就成了蒋介石的的心腹爱将。
按照酆悌当时的处境,他未来一定能在国民党做出一番成绩,但随着“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这场运动发生后,国民党大肆屠戮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酆悌对此十分不解,因为他与不少共产党人有过交往,并不排斥他们。
在酆悌看来,国民党和共产党只是信仰不同,但所有人都是中国人,而中国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该自相残杀。



而就在酆悌想不明白的时候,他得到周恩来被捕的消息,被关押在上海的天主教堂,于是他便来到这里劝说周总理投降。

在说这话的时候,酆悌的内心是惆怅的,因为在他眼里,周总理相当于是自己的老师,他希望自己所能拯救老师。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时候,他不仅没有劝得动周总理,反而被他的一番话吸引,尤其是他对共产党的坚定立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酆悌想要救周总理,但后来发现似乎已经有人比他先出手了,可能周总理已经逃走了,因此酆悌也没有阻拦,选择了默认这一切。
在后来的日子里,酆悌还营救过自己的好友、共产党员华克之,当时他仅仅是出于对朋友的帮助,并没有背叛国民党。
然而这些决定在蒋介石眼里是“失职”,甚至对酆悌的忠诚产生了怀疑,无论酆悌说什么,蒋介石始终不相信,之后撤去了他的职位,不再对他委以重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将酆悌当年纵容部下放走周恩来一事告诉了蒋介石,这让蒋介石震惊不已。
在此之前,蒋介石已经对酆悌有过一次怀疑,当时只是觉得酆悌不好管控,但放走周总理这件事情,让蒋介石觉得酆悌已经投奔蒋介石。
更重要的是,当时酆悌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掌握大量高层机密,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是一人漏网”的原则,蒋介石动了杀心。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蒋介石将酆悌调离了侍从室,酆悌从始至终并未察觉异常,直到1938年被调往湖南工作。
当时政府为实施“焦土抗战”,奉命在长沙全城纵火,当时并未通知百姓,导致无数百姓丧生,重庆当局也陷入被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借着查清真相的原因,将酆悌等人逮捕起来,后来按照酆悌等人的错误,法院只判处了一些刑罚。
然而当蒋介石看到报告后,发现酆悌没有判死刑,于是下达一个批示:“渎职殃民,一律枪决。”
也就是说,酆悌要被处决了,周恩来得知后赶紧找了蒋介石,提及大火并不是他们有意为之,然而蒋介石一言不发。
事实上,蒋介石本就想杀了酆悌,自然不会同意,之后对周总理说了一句:“总要有人出来承担罪责。”



最终,酆悌被蒋介石处决,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