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在生态旅游领域大展宏图?
我国首家民营国家森林公园——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26年的实践表明,只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一定可以在生态旅游领域一展风采,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6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推广生态教育等一系列实践,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IP,成为珠三角、大湾区生态旅游的典范。
1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传递出的信息,更令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振奋不已。“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依托自然资源,打造旅游品牌
1999年,观音山只是一片属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村(今石新社区)的集体林,荒山上杂草丛生。当年,东莞商人黄淦波与石新村委会签订了《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联合开发合同书》,约定承包期限50年,由黄淦波独立投资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2002年5月,为使观音山森林公园良好地运行和管理,黄淦波成立了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
此后,秉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的发展理念,黄淦波每年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开发观音山,改造林相、林木抚育、除虫防火,对古树名木建案立册,对珍禽异兽栖息地设立特别保护区,对水源地圈定保护范围,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树栽下了,山也绿了,野生动物也多了。可到底发展什么旅游项目呢?
2004年,黄淦波决定举办健康文化节,以此打响观音山的旅游品牌。
当年10月,首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在观音山公园举行。健康文化节提出了健康文化概念,倡导的“热爱生命、强健体魄、中华一家亲”的文化主题,凝聚了粤、港、澳三地同胞的民族情感。如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作为一个特色品牌,促进了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旅品牌迅速成长。
2005年12月,观音山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正式更名为广东观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民营森林公园。2006年10月,观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认证为国内第二家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2007年2月,国家林业局发文称赞其是全国的一个样板。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08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称号;2009年,被评为广东“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2010年,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11年,被评为“珠三角地区十大特色景观”……
近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创意创新为导向,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不断促进景区产品迭新、创意出圈、品质提升,新建了见龙景观、福禄长廊、万福长廊等一系列景点,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持续举办了全国散文征文大赛、全国诗歌节、全国书法大展、摄影大赛等活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文旅品牌优势越发明显。
绿色,是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之本。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园园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92%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已成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康养休闲胜地,为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进入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
依托旅游品牌,推进“名山”建设
随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名气越来越大,频频在中央媒体亮相。
2024年12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称,广东东莞文旅市场热度很高,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分享旅游体验。截至10月底,抖音平台上展现东莞文旅内容的6.1亿条短视频,获得了273亿点赞,松山湖、隐贤山庄、观音山等成为网友线下打卡的热门景点。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表示,这是“名山”建设呈现出的显著效果。
黄淦波进一步解释,观音山人的愿景就是将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一座青山、一座福山、一座姻缘之山、一座文化之山,让更多游客感受观音山的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
青山,主要指公园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公园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势,20多年来举行了上千场“小而美”的活动,将国家重大战略与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增加生态建设“含金量”的同时,也提高东莞市的“含金量”。
福山,主要指公园致力于福文化的传播。近年来,公园持续推出以“福”为主题的活动,特别是在每年春节期间,更是将民间传统文化中关于福文化的内容融入春节特色活动中,向广大游客传递美好寓意。
姻缘之山,顾名思义就是促进婚姻之美。从2010年启动“莞深港万人相亲大会”,到举办“粤港万人相亲会”,再到推出“粤港澳万人相亲会”,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累计举办了近40届相亲大会,央视知名相亲节目《乡约》多次走进公园拍摄节目。这些诚信度高的青年交友平台,为大湾区融合发展增加新的助力。
文化之山,当然是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公园凭借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类型丰富的珍稀物种、极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走进公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画家、艺术家用作品发声,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业界专家表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响了独特的生态旅游品牌,从“门票经济”发展到“文化经济”,推动林业产业不断升级。
黄淦波表示,未来,东莞观音山将持续统筹推进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在推进“名山”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突出森林康养,将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娱乐体育、特色食品、养生等关联产业融入其中,让森林康养成为生态学、旅游、运动、文化等多个业态的融合创新产业,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依托“名山”效应,提升发展质效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品牌最厚重的根和魂,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名山”效应逐渐显现,独一无二的森林公园旅游品牌越发知名。特别是在广东省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发展的当下,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未来可期。
据了解,在《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中,明确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在《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通知》《广东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要着力将森林旅游培育成广东林业支柱产业、重点旅游品牌,促进森林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林草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第三产业产值1901.04亿元,较2022年增长16.17%。全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接待游客数达2亿人次。
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测算,2024年全省各市合计接待游客8.7亿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据初步预算,2024年全省游客人均花费1263元,同比增长3.1%。2024年全省接待乡村游客5.1亿人次,同比增长11.3%;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798.7亿元,同比增长22.5%。2024年全省推动约1.64亿辆次自驾车进乡村和景区,超额完成年度1.5亿辆次的预期目标。
面对诸多好消息,黄淦波表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将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深挖特色资源,丰富旅游产品,走出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康养等于一体的发展新路,并持续办好登山大赛、相亲大会、征文活动、自然教育等文旅活动,擦亮“名山”名片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影响力的旅游强省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