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风波发生后,台海地区局势一直没有缓和,2024年赖清德上台后,延续了前任的政策,没有缓和同大陆的关系,相反却积极同美国合作,多次采购美国武器。因此国际社会对未来的台海局势普遍比较担忧,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项目研究员孔明尚担心两岸关系会持续紧张,而岛内政客邱国正在去年1月也表示,台湾与大陆的紧张关系是40年来最严重的时候,担忧2027年左右发生战争。对此,印度知名媒体《欧亚时报》认为,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美之间必然是电子战装备开路,其次才是海空装备。



美国依然可能介入台海

孔明尚和邱国正之所以担心局势恶化,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方面的态度日趋强硬,因为在过去四年间,时任美国总统拜登批准了12次对台军售,甚至还免费向台湾提供了部分军事援助。除了在行动上激化两岸关系,拜登在接受BBC采访时还曾提到一旦台湾“有事”,美军将“出兵保卫”。尽管事后美国政府称拜登“口误”,但该表态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至少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国国内主张介入台海的强硬派正在变多,否则总统不会讲这样的话。

再加上赖清德坚持同美国勾连,毫无同大陆改善关系的表态,也不承认两岸共识,因此总体来看,未来四五年台海局势很难降温。面对这一局面,长期关注中国局势的印度媒体《欧亚时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中美之间在多个领域存在利益冲突,无论是半导体领域和贸易领域,还是地缘政治领域,这些矛盾在短期内无法协调。尤其是台海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没有谈判协商的余地,所以台海问题是中美最大的隐患,没有之一。因此《欧亚时报》认为一旦未来台海有变,美国依然有可能会介入相关问题,不排除出兵的可能。



印媒认为电子战是关键

对于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大部分人认为导弹和航母是关键装备,但印度《欧亚时报》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该媒体在评论文章中表示,在未来的大国冲突中,任何大国之间交锋,第一波绝不是火力上的拼杀,而是电子战领域的较量。因为大国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摧毁对方的雷达系统和通讯系统。一旦某国的雷达系统崩溃,意味着该国的防空系统会彻底瘫痪,无法防御对方空军和导弹的突袭,导致机场被毁,基地被炸,彻底丧失制空权。



而且电子战打响后,还会攻击作战双方的指挥系统,一旦哪一方败下阵来,后方指挥部难以向前线及时传达命令,到时候部队之间无法有效配合,局面会非常被动。所以印媒认为,中美两国一旦在台海发生冲突,海军和导弹部队并不是首先出击的力量,双方的电子战部队会率先登场,用实战检验对方的抗干扰能力。在确定本方能够应对干扰后,航母和弹道导弹等高端装备才会出动,发起“热战”。



对于中美两国的电子战装备,《欧亚时报》提到中国的歼-16D战斗机,以及美军的EA-18 咆哮者。这两款飞机都是在歼击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来,但不再承担争夺制空权的任务,而是专门攻击对方的雷达系统。印媒认为中国的电子战能力远远强于台军,可轻松碾压,但同美军相比,水平可能在伯仲之间,结果无法预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