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线后退到一年前的2月9日,交易截止日之前,雷霆和黄蜂围绕老将海沃德推动交易,以当时来看,这笔交易并没有对双方起到多大作用。而时隔一年之后,我们再来回顾这笔交易,看看背后又有多少连带影响。
交易细节如下:
雷霆得到:戈登-海沃德;
黄蜂得到:米契奇、特雷曼、贝尔坦斯;附加2024年次轮(黄蜂选了KJ-辛普森)、2025次轮和部分现金。
以当时的交易目标来看,黄蜂在海沃德于2020年签下一份四年1.2亿的合约后,一直将其视为球队主力前锋,在2020-23三个赛季场均能够输出16.6分4.9篮板3.9助攻。
但是在这三个赛季中,海沃德频繁遭遇伤病困扰,平均出赛场次不到48场,远远低于球队出勤预期值。在合约最后一年,黄蜂已经明确不再续约,逐渐进入重建阶段之后,他们自然是很乐意把伤病丰富的老将拿来交换潜力球员和未来资产的。
而在雷霆一方,这笔交易主要有两大目标:
首先是为休赛期提前清出薪资,海沃德的合约会在赛季结束后到期,合约结束后的夏天,雷霆将得到3000万左右的薪资空间支持补强;再来是当时雷霆已经正式迈入强队行列,逐渐开始确认球队中的轮换人员,他们也试图将几名出场顺位靠后的球员转化为即战力。
最后选择了本就被视为薪资包,不在未来蓝图之内的贝尔坦斯、打了半个赛季还在轮换之外的米契奇,以及曾经重点栽培的年轻球员,但后来在队内后场竞争中落败的特雷曼,将这三人打包送往夏洛特黄蜂。
至于后续的情况,先从黄蜂视角来看:
首先是被当作薪资包的贝尔坦斯,他在转战夏洛特之后还是没有好转,主要还是负责无球跑动接应投射的高炮台,防守端依旧是不能看,在赛季结束后就被黄蜂裁掉。而相比于直接被放弃的贝尔坦斯,米契奇和特雷曼的内容就要多不少了。
在一开始,米契奇并不想加入仍在重建阶段的雷霆,他的目标是一支季后赛球队,还要球队提供有一定金额门槛的合约。对于这样的自信,米契奇并非信口开河,米契奇曾在2021和2022拿下两次欧洲联赛冠军、欧洲联赛MVP、欧洲联赛最佳阵容一阵、欧洲联赛二阵,以及欧洲联赛得分王等诸多荣誉。
以此时的米契奇来看,他确实拥有了NBA以外最强球员的巨大光环。在2023年于土耳其联赛夺得FMVP而圆满收尾后,而雷霆在战绩和提供合约上都达到了他的要求,米契奇正式前往奥克拉荷马加盟雷霆。
以球员水平来看,米契奇拥有出色的传球技术和比赛视野,这是他的最大优势,但缺点同样也很明显,自主进攻和突破爆发力短板导致他很难接近禁区,进而无法拉扯对手防线。无球能力也处于起伏不定之间,欧洲赛场的神准水平来到NBA之后完全掉线,当赛季外线三分命中率只有27.9%,场上拉开空间的能力相当有限。
优缺点明显的问题,导致米契奇变成一个有点难使用的角色,出场时间不稳定,一直没有能够得到进入固定轮换阵容的机会,最终还是被迫离开了自己想要的季后赛球队。
而上述缺点在黄蜂依旧没有太多改善,外线投射看起来好了一点,但整体命中率只有34.8%,在NBA等级防守下还是难以稳定得分,需要持球的特点也导致他很难兼容其他阵容,影响队内年轻球员空间,最后效力黄蜂不到一年,就被当作负资产交易出手,目前在太阳也基本被排除在轮换之外,成为又一个欧洲顶级后卫挑战NBA的失败案例。
最后的特雷曼,他在黄蜂下半赛季开始得到机会,几乎场场以首发身份出场,在进攻戏份和得分产量均大幅提升的同时,依旧能够维持不错的效率。无论是接应进攻、个人跳投还是上篮终结,整体把握度都比前几个赛季还要出色。比赛经验更加丰富之后,个人助攻失误比也来到职业生涯新高水平。
在进入新赛季后,特雷曼的角色开始从替补出发,开赛季前五场比赛打出21分3.6助攻的出色表现,一度位居最佳第六人榜单前列。可惜状态没有能够维持太久,11月遭遇背部伤势后就缺赛至今。还是很可惜,原本很可能是破茧而出,一举站稳后场主力位置的关键赛季,最终沦为泡影,只能寄希望于下赛季重新出发了。
再来是雷霆一方,他们在交易中得到老将海沃德。作为在联盟中游走了13个年头,还曾入选过全明星的资深前锋,虽然不期待他能重回大伤前的巅峰水平,但是在交易之前,雷霆对他的预期目标是介于首发和第六人等级之间的衔接战力,至少每场比赛能够贡献10分以上的输出水平,可以暂缓吉迪出场时的空间问题,甚至是担任比赛收官阵容的选择,帮助这支年轻球队稳定局面。
本来还期待能够达到场均15分的保守预期,但没想到最后连场均6分都很困难。
原本在黄蜂还有不错的无球意识,是能够在持球和无球间切换自如的灵活得分手。但在转会雷霆之后,无球走位频率近乎没有,要球进攻的欲望也是直线下降,低迷的外线手感让他无法担任接应点,在场上也几乎丧失了爆发力,只要被对手跟防就很难进行下一步进攻选择行动。
防守端更是表现平平,很难利用自己的体型优势帮助到球队。攻防两端作用不断削减,出场顺位直线下滑,常规赛就已经到了被弃用的水平。
到了季后赛阶段,海沃德仅仅留下场均6.6分钟的出场时间,七场比赛一分未得,赛季结束之后就宣布退役。而反观雷霆在半决赛的对手独行侠,他们同样也是在赛季中期发动交易补强前锋阵容,交易下家也和雷霆一样来自黄蜂。
相比于雷霆得到毫无用处的海沃德,独行侠得到的PJ-华盛顿摇身一变成为队上的第三核心,最终成为了他们闯进总决赛的关键力量。如此一对比,不得不让人感到好笑。
当然,评价一名球员不能只用数据来判断,新球队水土不服、伤病后遗症困扰、年龄老化等等因素也是影响球员发挥的关键,只是仅就海沃德个人表现来看,确实是很难值得我们投下同情票。
作为当赛季年薪3000万的球员,每场比赛进球数都不到两球,季后赛直接作壁上观,属实是一个烂合同了。
不过考虑到雷霆在这笔交易中的首要目的在于清出薪资空间,海沃德的表现好坏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最后,雷霆利用海沃德到期合同的空间,签下了上赛季在纽约大放异彩的中锋哈腾,后者也成为了霍姆格伦缺阵时,雷霆依旧能够稳住西部龙头战绩的关键,这也算是海沃德留给雷霆的最后价值了。
综合来看,雷霆和黄蜂在这笔交易中得到的回报筹码都不算多丰厚,但一边拿出的是轮换之外的球员,一边则是休赛季就会结束的烂合同,最终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算是一种双赢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