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市中心在2月最后一个周五的暮色中拉响警报。
当西班牙游客路易斯(化名)正专注地拍摄大屠杀纪念碑时,一柄利刃毫无征兆地刺穿了他的冬衣。
这场发生在傍晚六点的血腥袭击,将德国社会持续发酵的安全焦虑推向新高。
据《每日镜报》披露,19岁的叙利亚籍嫌疑人瓦西姆·阿尔·M在作案后做出了令人费解的举动——他不仅没有逃离现场,反而在案发两小时后重返纪念碑区域。
监控画面显示,这个身着单薄T恤的年轻人双手血迹未干,正漫无目的地在冬日寒风中游荡。(很奇怪是不是)
警方发言人证实,正是这身与季节极不相称的穿着引起了巡逻警员注意,最终在晚8点45分将其制服。
现场急救医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伤者颈部中刀,失血量超过800毫升。"
虽然受害者已脱离生命危险,但案情仍笼罩在重重迷雾中:遇袭者与行凶者素不相识;两把来源不明的刀具分别遗留在现场和嫌疑人身上;
更关键的是,这位持德国暂住证的叙利亚难民始终拒绝说明作案动机。
频发的治安事件正在重塑德国社会图景。尤其现在时间敏感,德国大选的投票正在进行中。
为了避免成为新闻,德国很多公众活动都纷纷取消,不愿意触霉头。
原定三月初举办的马尔堡狂欢节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瘦身"——延续半个世纪的花车巡游被迫取消,仅保留市政厅广场的定点庆祝。
组织者库尔默无奈表示:"(为了不被恐怖袭击),安保预算比去年暴涨三倍,我们甚至需要为每个垃圾桶配置防爆检查。"
这股寒流正席卷全德多地:
海登海姆14个狂欢协会12家退出;
肯普滕市直接取消传统游行;
就连以严谨著称的慕尼黑警方也不得不承认,
近期接到的可疑包裹报告较往年激增五倍。在安保公司工作的施耐德坦言:"我们现在检查一个露天舞台的时间,足够搭起三个新舞台。"
当市政厅广场的波兰舞曲如期响起时,纷飞的糖果里似乎掺杂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沉重。这些德国传统的欢乐庆典,始于中世纪,历史悠久,深受德国老百姓喜欢,但是,在2024年的初春的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的阴影下,显得格外步履蹒跚。
图片说明:德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