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已经整整三年。

从“闪电战”到“消耗战”,这场二战以来欧洲大陆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给双方带来深重损失,也重塑了欧亚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而“特朗普2.0”的开启为冲突走势增添了新的变数。近期,美俄两国互动频繁,特朗普“连怼”泽连斯基,围绕如何结束俄乌冲突,乌克兰以及欧洲国家似乎都失去了上桌谈判的资格。


从利雅得开启的“和平之路”,最终将走向何方?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大量分析认为,俄乌冲突无论降温还是妥协、无论僵局还是变局,最终牺牲的,都是乌克兰的利益。一个地区大国,在忽悠中沦为彻头彻尾的“耗材”,可悲可叹,发人深省。

(一)

俄乌两国同宗同源,本属兄弟之邦,双方兵戎相见,格外令人唏嘘。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24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人口锐减了800万,原因包括大量民众逃离、人口出生率暴跌以及战争造成的死亡。这个昔日家底颇厚的国家满目疮痍,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旷日持久的战争拉锯仿佛越勒越紧的绞索,今天,乌克兰民众支持“血战到底”的比例,已经从开战初期的73%降至38%。俄罗斯同样承受了人员伤亡和巨大消耗,民众对战争引发的通胀压力关注度不断走高。


世界,同样在承受俄乌冲突的负外部性。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世界粮食的主要出口国,俄乌冲突严重影响了小麦等农产品的供应稳定,一些非洲国家甚至遭遇“粮荒”;俄罗斯原本是欧盟国家最大的单一天然气供应源,欧洲“被迫”减少对俄天然气依赖,其能源独立进展又未达预期,欧洲民众已经苦熬了三个严冬;伴随着反复升级的冲突局势,全球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阵营化对抗也一再加剧,撕裂危机一触即发……

战争是一面镜子,让人痛感和平之珍贵。被“拖下水”的各方,从计算如何“赢得多一点”,变成计算如何“输得少一点”。

(二)

一场多输的游戏,拖得越久,伤痕越深。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始作俑者身上。俄乌冲突,是美国一手操弄的结果。美苏冷战虽已结束30余年,但一些美国政客的脑袋仍停留在上世纪,走不出冷战思维、跳不出零和博弈。多年来,不顾俄罗斯的基本安全诉求,美国一再主导北约东扩,执意将乌克兰变成围堵俄罗斯的“准战场”。俄罗斯的强烈反应,是对冷战结束后自身安全诉求被长期漠视的不满的大爆发。

俄乌冲突战火不熄,更离不开美国“添油加薪”。美媒大量“反思”中,鲜见对和平的呼唤,倒是充满“正义对抗邪恶”的叙事,挑动周边国家“穿上更厚的铠甲”。

流血冲突的操盘者,摇身一变,成了“正义的化身”,而他们又是如何推动和平进程的呢?

冲突一周年之际,美国前总统拜登“极为突然”闪现基辅,宣布向乌克兰额外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海马斯火箭弹、反装甲系统和空中监视雷达等关键军事装备;

冲突两周年之时,美国宣布对俄罗斯超过500名个人和实体实施“毁灭性”制裁,而过去两年间,美国对俄实施的制裁措施已高达3500项;

如今,冲突三周年到来,带头大哥突然翻脸,指责“乌克兰一张牌都没有,却玩得很强硬”。美国不但主持开启了一场“没有主角的谈判”,且要求乌克兰以矿产资源等偿还5000亿美元。但据泽连斯基披露,三年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大约67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以及315亿美元直接财政支持,里外里算下来不会超过1000亿美元。


这盘美式大棋,愚弄了乌克兰,挑衅了俄罗斯,掏空了欧洲,又带火了自家的生意。据统计,2024财年至今,美国对外军售总额已超800亿美元,高于2023财年的对外军售总额,更比2022财年高出300多亿美元。美国对乌援助中90%的资金回流美国。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后,美国卖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比美国本土市场售价高出3至4倍。一笔笔账单背后,是无比赤裸的“战争经济学”。

(三)

“乌方力求与美国达成协议。”

近日,美国向乌克兰提出一份所谓“稀土换援助”的矿产协议,要求乌方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矿产开采权交给美国,换取美国的支持,并威胁称,倘若乌方拒绝,其将切断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供的“星链”卫星网络服务。重压之下,泽连斯基表示,目前乌克兰和美国两国官员正在起草“两国间的矿产协议”以增强双方关系。


对于乌克兰来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至于如何定价,遵循的永远是丛林法则。

乌克兰处于欧亚大陆桥梁地带,本应是俄罗斯与西方的“黏合剂”,却也成为美西方极力拉拢的对象。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不错的家底,工农业基础强大。即便身处俄欧“夹缝”,但保持独立性、自主性的乌克兰,还是打得一手“以平衡谋发展”的好牌。但在美西方干预挑动下,2014年初,乌克兰国内反对派引发动乱、发动政变,建立起亲西方的过渡政府,乌克兰也丧失了安身立命的自主权。自此,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乌东部亲俄地区动荡不断,整个国家被“看不见的手”拖入深渊。

“没有人能在背后决定乌克兰命运”,美俄谈判苗头正盛时,泽连斯基曾这般回应。可现实却一再打脸,决定乌克兰命运的,从来不是乌克兰自己。自冲突爆发以来,其收获的一直是空头承诺,留下的却都是“天价账单”。不仅所谓的安全保障不见踪影,如今被架上“以稀土换援助”贼船的乌克兰,资源被掠夺、主权被掏空,被啃到“只剩骨头”。


各方势力交锋角逐,至于乌克兰的利益和意愿,反倒成了最“不值一提”的方面。而随美起舞的欧洲诸国,眼看着家门口的危机和被拖垮的经济,也最终意识到,自己同样是被出卖的一方。“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这句忠告依然振聋发聩。

在霸权国家的血色棋盘上,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个国家一旦缺少清醒的战略判断、坚定的战略自主,只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从选择成为“工具”的那一刻起,就别再做“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幻梦。

(四)

俄罗斯的强硬姿态,足以让美西方清醒,北约东扩难以实现,也无法带来真正的欧洲安全;遍体鳞伤的乌克兰,承受了“棋子变弃子”的恶果,再次证明域外黑手只会给地区局势埋下炸弹。

事实最能教育人。历史反复证明,霸权是一切战争与动荡的根源所在,在国际关系中大搞军事安全对抗、意识形态对立、地缘政治博弈,只会带来血腥冲突和无穷灾难。历史更揭露一个残酷的真相,一个放弃战略自主的国家,自以为抱紧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只会沦为霸权者达致利益的“耗材”。

作为冷战的“余震”,俄乌冲突再次警示,一些国家对“实力至上”的迷信、对零和博弈的推崇,并没有随着冷战结束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欧亚大陆而言,只有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以协商对话、平等相待来构建相互尊重、彼此互信的安全秩序,才能解开危机的死结。当然,那些试图以配合霸权战略、牺牲他国安全、破坏全球和平稳定秩序以保障自身的图谋,也只会落空。毕竟,“没有了规矩,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


今天,就在国际社会聚焦俄乌冲突的同时,世界其他地方还有数十场不同规模的军事冲突和战争正在发生。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时候做严肃的再思考和再调整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