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尹星云)自1月14日起至2月22日止,为期40天的2025年铁路春运圆满落幕。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路北京局)累计发送旅客4047.7万人次,较2024年增幅4.8%,日均发送旅客101.2万人次。北京地区发送旅客1926.2万人次,较2024年增幅4.5%,日均发送旅客48.2万人次。
中国铁路北京局多个车站、线路旅客发送、到达创历史新高。1月24日北京朝阳站发送旅客 8.38万人次、1月26日发送旅客8.59万人次,连续两次创新高;1月25日清河站发送旅客4.45万人次,北京西站全站(含北京西站、北京丰台站、大兴机场站、北京大兴站、廊坊北站、礼贤站)发送旅客35.62万人次;2月3日、4日、5日,张家口站发送旅客2.02万人次、2.12万人次、2.28万人次,连续三次创新高。2月15日亦庄站到发旅客0.49万人次,创到发旅客数历史新高。2月16日衡水北站发送旅客0.9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1月24日京哈高铁发送旅客10.3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2月3日、5日北京朝阳站到达旅客9.41万人次、9.43万人次,连续两次创新高;2月3日、4日清河站到达旅客5.05万人次、5.36万人次,连续两次创新高;2月4日北京丰台站到达旅客12.64万人次。2月16日亦庄站到达旅客0.27万人次、廊坊北站到达旅客0.08万人次、石家庄站到达旅客14.86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北京地区发送旅客1926.2万人次,较2024年增幅4.5%,日均发送旅客48.2万人次。1月25日,北京地区发送旅客85.9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2月4日北京地区到达旅客88.7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中国铁路北京局动态实施“一日一图”,灵活增开旅客列车,重点补充哈尔滨、沈阳、太原、大同、青岛、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等热门方向运力,累计加开旅客列车2166列,保障旅客出行,京津冀路网运输能力再上新台阶。针对节前旅游、探亲、学生流叠加及节后返程高峰,通过动车组重联、普速列车加挂、开行夜间临客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科技赋能,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北京站、北京朝阳站候车室增加机器人,通过AI语音为旅客提供个性化引导服务,必要时可增加动态引导旅客至相应候车室等功能,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提升旅客候乘体验。北京西站在站台直梯处加装8部对讲系统,旅客可通过按钮一键呼叫服务台远程开启直梯,携带大件行李、婴儿车和轮椅旅客无需等待工作人员,可以自助操作使用直梯。清河站运用智能引路标牌,通过旅客轻触屏幕激活导航服务,实现精准化、人性化出行引导。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石家庄站为旅客设置充电专区;北京站、石家庄站、清河站增设带有充电功能的候车座椅,为旅客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充电服务。北京西站、天津西站在站台、通廊增设射灯式换乘引导标识,为旅客提供换乘引导服务。在北京、北京西、北京南、北京丰台、北京朝阳、清河等22个车站的进站安检仪处设置便民寄件柜。
春运期间,中国铁路北京局扎实做好电煤、粮食、日用百货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物资运输保障。紧盯管内各大电厂电煤库存、日耗量和可耗天数等情况,对电煤发运实行“优先受理、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的“五优先”保障措施;组织各装车点提前喷洒防冻液,做好源头防冻工作,确保电煤运输在恶劣天气下“不卡壳”;加强对电煤列车的接发车组织,将调车机、调车组等设备和人力尽可能向电煤列车倾斜,为电煤快速送达电厂“加油提速”。春运期间(1月14日至2月22日),中国铁路北京局日均装运电煤35.9万吨,管内44家电厂存煤平均可耗天数达30.9天,为居民百姓温暖过冬提供坚强保障。此外,针对春节期间广大百姓大量采购“年货”,物流运输需求持续高涨的实际,中国铁路北京局高效开行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特快货物班列,加强班列到站卸车组织,做好班列列车精检细修,有力保障了春节年货市场的正常供应。
春运期间,中国铁路北京局精心组织天津港、曹妃甸港、黄骅港等港口集疏港货物运输,及时对接管内主要钢厂以及西北地区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对铁矿石、有色矿的运输需求,并与港口建立日常联动机制,加大空车、集装箱等运能运力保障,实现海运抵港的原材料与货运列车的精准衔接、快速装车,有力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与此同时,春运期间,中国铁路北京局在高质量开行港城班列、快速多式联运班列的基础上,新开行了北京丰台西站至广州江村站的快捷物流示范班列,与传统班列相比,示范班列具有客车化开行、公开订舱放价、运行速度高等优势,并提供两端接取送达、仓储等全程物流服务,运输时效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对推进“公转铁”运输、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铁路北京局的科学组织下,春运期间,全局日均装车16255车、卸车20742车,为人民祥和过节、企业正常生产提供了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