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林


1月9日,萍乡市湘东区峡山口街道,陈德钧(右二)热心地为居民磨刀。他身后的笑脸墙上,挂满了近年来他为周边居民免费拍摄的照片。


前来拍照的老人络绎不绝。


陈德钧向居民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


陈德钧专注地盯着屏幕,精心修饰每一张照片。

“看镜头,三、二、一……”1月9日,在萍乡市湘东区峡山口街道,一名老人正神情专注地为周边居民拍摄照片。他,就是萍钢中学退休教师陈德钧。

陈德钧曾是一名军人,服兵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1965年,他在厦门前线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幸身负重伤,经过抢救治疗后,被认定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此后,他在萍钢中学任教,退休后又发挥余热,为附近居民免费补鞋、修伞、理发,一干就是几十年。

2001年,陈德钧在老年大学第一次接触摄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摄影可以记录社会变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我觉得特别好。”刚学摄影时,陈德钧便“下血本”买了一台2000多元的胶卷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一次在湘东农村拍摄时,他意外发现,许多高龄老人一生中竟从未拍过一张照片。为了给这些老人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忆,陈德钧一次次奔走在湘东的大小村庄,为老人们拍摄照片。20多年来,他免费为周边群众拍摄了9万余张照片,其中洗成相片或装裱入框的累计已达3.5万张。凭借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2021年,陈德钧被评为“中国好人”。

如今,陈德钧虽已83岁高龄,但他依然行走在公益摄影的路上,他常说:“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生命不息,摄影不止。”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全媒体记者 张翰林 摄影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