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 廖保平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据韩联社2月2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位高级助手21日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并表示特朗普可以与朝鲜最高领导人“见面”。报道称,在美国总统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发表上述言论之际,特朗普也表示他愿意再次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重新接触。
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释放愿与朝鲜领导人"见面"的信号,这标志着自2020年河内峰会破裂后,朝美外交进程再现微妙转折。此次表态恰逢朝鲜完成新型潜射导弹试验、半岛局势升温之际,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
回顾特朗普任内三次"特金会"(2018新加坡、2019河内、2019板门店),其高调推进的"领导人外交"曾短暂打破僵局,但核心矛盾始终未解,表现在,一是美国要求朝鲜以可核查方式弃核;二是朝鲜坚持分阶段解除制裁与安全保障同步推进;三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2020年后对话长期停滞,朝鲜转而加速核武小型化进程,而美国持续强化延伸威慑。
特朗普团队或欲复制"峰会外交"模式,在大选年塑造外交政绩,同时应对朝鲜近期军事动作,防止半岛危机挤压印太战略资源。对于朝鲜来说,应该也是愿意与美国接触的,这样可以借对话窗口缓解国际制裁压力,争取战略喘息空间,试探美国在核武"事实存在"问题上的立场松动可能。
尽管双方展现接触意愿,但实质性突破面临三重障碍,主要是朝鲜2024年修宪将拥核地位永久化,美国则完成在韩部署战术核潜艇,双方红线更难调和。朝鲜要求"行动对行动"的渐进模式,而美国坚持"全面、可验证、不可逆"弃核(CVID)前提。东大与俄在安理会反对强化制裁,美韩延伸威慑合作升级,地区阵营化趋势压缩斡旋空间。
虽然不能达成双方根本愿望,但是如果能全面,至少有象征性成果(如互设联络处),可缓和军事对峙,不过从中长期看,若缺乏后续机制,或重蹈"承诺疲劳"覆辙。
此次特朗普释放"特金会"信号更像是战术性试探而非战略转折。在朝鲜完成第7次核试验技术准备、美国大选政治周期开启的复杂背景下,任何外交突破都需跨越三个根本矛盾:核地位合法化争议、制裁解除的时序分歧、地区安全架构的重塑方向。历史经验表明,半岛问题的解决需要超越领导人个人外交的机制化安排,以及主要大国间的利益协调。眼下,或许对话本身的存在,已是动荡局势中最珍贵的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