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拉开帷幕,新总理人选是否已经失去悬念?德国新一届政府又将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
当地时间2月23日,德国提前开启了大选,引发国际关注。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选举结果势必将影响整个欧洲的局势走向。
就在选举前,包括德国福沙舆论调查、阿伦斯巴赫研究所纷纷发布最新的民调结果,前者调查显示,德国联盟党支持率略微下滑,但29%的支持率依然位列榜首,德国选择党虽然遭到其他政党排挤,但是支持率反而上升了1个百分点,来到了21%;阿伦斯巴赫的调查显示,联盟党支持率高达32%,处于断层领先。
可以看到,不论是哪个民调,都显示联盟党赢下本次大选,并无悬念。其候选人默茨也被认为是新任德国总理的最热门人选。
虽然新德国总理人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悬念,但是德国新一届政府的组阁却更加值得关注。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获得超过50%的支持率,联盟党即便是赢下大选,也必须与其他党派联合组阁。有了“红绿灯”谈判崩塌,提前散伙的前车之鉴,联盟党在选择盟友时无疑将更加慎重。
不过,考虑到排名第二的选择党被其他党派抵制,联盟党能够选择的盟友并不多,目前普遍认为,与社民党组成“黑红执政联盟”的可能性是最高的,这也在战后德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然而,双方现在移民政策和经济改革等关键问题上,分歧较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新一届政府的对华态度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红绿灯”政府上台后,虽然改变了前任默克尔政府与中国积极合作的政策,但是整体基调,还是基于中国是“合作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朔尔茨也曾经带着德国企业高层访华,整体基调还是强调“合作”,期间也包括同意中国企业入股汉堡港福地码头,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等等。
实际上,在“红绿灯”政府内部,也只有绿党对华最为强硬,因此其影响决策的声量较小。在现任政府中,绿党主导了“对华战略”的制定,推动加强对中国电动车和平台的监管。他们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国平台的进出口管制。
德国选择党主张全面加强与中国的交往,甚至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德国应争取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地位。然而,由于其他主要政党排除与其合作的可能性,选择党在对华政策上的影响力有限。
而联盟党在本次大选中主打的旗号就是“转向”,默茨几乎全盘否定了“红绿灯”政府过去3年的政策,而在与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默茨与联盟党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变数。
此前,默茨就曾公开警告德国企业,宣称“投资中国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决定”,这也给中德的经济合作蒙上阴影。
不仅如此,据德国媒体报道,联盟党内部存在很大一批“跨大西洋主义”的狂热追随者,这些人将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对外全面加征关税的政策,这些人甚至可能会以对华强硬来“换取美国对德国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