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真实案例教你避开法律大坑

导语:

很多人以为只要贷款材料造假就一定会追究贷款诈骗罪,要坐很长时间的牢,其实大错特错!法律真正想严厉处罚的是"压根没打算还钱"的人。今天通过13个真实案例,教你在被指控贷款诈骗时如何自证清白。

一、证明"钱真的用在正道上"的4大理由

1. 钱都花在公司经营上

经典案例:浙江邵老板伪造合同贷了1500万,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440万发工资、183万还煤矿利息、30万付律师费。关键证据:

- 钱在公司体系里转圈没进私人口袋

- 案发前连本带利全还清

- 检察官结论:虽然手段不光彩,但确实在正经做生意

法律要点:就算贷款材料有水分,只要钱真用在生产经营,可能不算诈骗。

2. 当"二道贩子"赚利息差

常见情形:A公司把贷来的钱转借给B公司吃利息,结果B跑路了。

法官怎么判:

- 要看转借是不是正常商业行为

- 如果B公司资质没问题,利息合理,可能不算诈骗

二、证明"我有能力也愿意还钱"的3种方法

3. 抵押物够值钱

真实故事:河南马老板用假合同贷200万,130万还了私债。但法院发现:

- 他名下有值60多万的地皮

- 主动拿3套房子抵债

- 庭审时还了30万现金

结果:虽然挪用资金,但因有足够抵押,只判了较轻的骗取贷款罪

重点提示:有房有车等硬资产作担保,能大大降低被定诈骗的风险

4. 出事前积极还款

保命操作:

- 在警察立案前还掉至少30%本金

- 千万不能转移资产或玩失踪

反面教材:有人一边还钱一边把房产过户给亲戚,这种"假还钱"会被识破

三、日常行为也能证明清白的3个细节

5. 没玩失踪

常见误解:换了手机号=想跑路?

实际判例:只要没突然把资金转去澳门赌博,正常更换联系方式不算逃匿

6. 财务清清楚楚

关键证据:

- 公司账本完整可查

- 没有私吞公款买豪车豪宅

- 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

成功案例:保定刘老板虚增收入贷款,但所有钱都用于设备升级,后因环保政策倒闭。检察官认定:经营失败和政策有关,不算诈骗

四、特殊情况的救命稻草

7. 帮人贷款要小心

惊险案例:赵某用马某名义贷5万买车,马某虽然帮忙造假但:

- 银行卡直接给赵某

- 钱确实买了货车

- 自己没拿一分钱好处

结局:马某免罪,检察官说"帮忙可以,但要知道钱用在哪"

8. 政府项目出问题

特殊保护:北京某开发商贷款搞拆迁安置房,后因政府手续卡壳还不上钱。检察官重点看:

- 抵押物是政府回迁房

- 钱确实用在拆迁补偿

- 还不上是政策原因

结果:不起诉

9. 被骗钱还在正经用

经典操作:黑龙江马某虚构合同贷款,但86%的钱买设备,14%发工资,没拿去赌也没乱花。检察官:骗贷可耻,但确实在干实事

律师忠告:3条保命底线

1. 资金流向要干净:每笔钱都能说明用途

2. 还款动作要迅速:出事前能还多少还多少

3. 抵押担保要真实:别用PS的房产证糊弄

结语:法律不是死板的工具,法官会看你是不是真心经营、是否努力还钱。记住:骗贷手段可能违法,但不一定都是诈骗犯罪!遇到麻烦时,这些案例就是你的护身符。

(案例均为真实改编,具体请咨询专业律师)



李 元

高文北京 合伙人/律师

业务领域:经济犯罪的辩护与控告、刑事合规、涉外刑事法律服务及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等。

李元律师有15年北京法院刑事审判经历,曾任审判长,审理了近千件刑事案件,积累了 大量的司法实践经验。其参与或主审的案件或重大复杂,或影响较大,如传销林地16.8亿元的某木业案、梁某数千万元诈骗案、隗某等29人非法组织卖血案、孙某某等人消防责任事故案等,办理了10余件因证据不足而由检察机关撤诉的案件,以及大量职务侵占、贪污、受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类型案件。此外,还专门负责审理外国人犯罪案件。曾任北京朝阳区律协刑法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多元调解促进会调解员、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作者简介

游涛,世理法源--庭审解决方案专家——高端法律咨询平台创始合伙人

业务领域:网络犯罪、金融犯罪、职务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电信诈骗等刑事法律服务,以及数据、直播、娱乐社交等领域合规建设。

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大法学院《金融犯罪与刑事合规》校外授课教师。

曾任北京市某法院刑庭庭长,从事审判工作十九年,曾借调最高法院工作。除指导大量案件外,还亲自办理1500余件各类刑事案件,“数据”“爬虫”“外挂”“快播”等部分案件被确定为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全国十大刑事案件或北京法院参阅案例。

曾任某网络科技上市公司集团安全总监,还为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完成全面合规体系建设以及数据安全、商业秘密、网络游戏、1v1、语音房等专项合规。

多次受国家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公安部、司法部的邀请,为全国各地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授课;多次受北大、清华等高校邀请讲座;连续十届担任北京市高校模拟法庭竞赛评委。在《政治与法律》等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人民法院案例选》《刑事审判参考》等发表案例分析二十余篇,专著《普通诈骗罪研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