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国民党策略明确,组“打恶罢战队”同时锁定指标战区,民众党则喊出“扫除绿卫兵”,全力反罢。相较蓝白战线集结,民进党正规军却对全面迎战与否有所保留,出现战略分歧。“大罢免”到最后,会否变成分裂的绿营对上团结的蓝白?下半年就会有答案。
截至二月十九日,适用“选罢法旧法”的立委罢免案共有五十二件,包括国民党三十四位、加入国民党团运作的无党籍立委一位、民进党十七位;若顺利成案,投票时间将落在八月,但在此之前,民团须在六十天内完成十倍以上的连署,如何保温成最大难题,也要视政党资源如何助攻。
由于九成立委都遭提案罢免,国民党反倒因此集结士气,早早定调“以罢止罢”,要串连立法院、各地议会及社团,支持公民团体罢免绿营立委,团结反击“恶罢”;民众党虽未明确定调,但早已透过“扫除绿卫兵”活动大会试水温,早有加入反罢免的态势,颇有蓝白联手反罢意味。
反观绿营内部,意见始终难以收敛。相较于主战派,观望派虽被迫上了罢免列车,但顶多摆出守势,更有绿营人士示警,当前社会氛围未及青鸟行动,能否延续热度犹未可知,推估“大罢免”最终仍会走向“精准罢免”,毕竟挹注资源须有所本,评估哪些选区有望翻转比较实际。
事到如今,“大罢免”不仅是政党对决,更是团结与分裂的较量,究竟掀起“大罢免”浪潮的民进党,是否会在无法统一战略下遭到反噬,反陷绿营立委于危险中?还是有望翻转议会生态?端看指标战区的罢免成败,以及朝野后续战略拟定,而这也将牵动2026选举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