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深中通道上往来穿梭的车流。新华社发

  春运“跑”出新纪录!2月23日,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运40天(1月14日至2月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90.2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7.1%,创历史新纪录。
  具体来看,铁路旅客发送量为5.1亿人次,同比增长6.1%;公路人员流动量为83.9亿人次,同比增长7.2%(其中,自驾出行量为71.7亿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为12.2亿人次);水路旅客发送量为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7.6%;民航旅客发送量为9020万人次,同比增长7.4%。
  40个日夜,超90亿人次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往来穿梭,既彰显了流动中国的澎湃生机与活力,也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超90亿人次的纪录如何达成?一张便捷、安全、智慧的立体交通网络是重要基础——
  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在今年春运迎来“首秀”,全长约24公里的超级工程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为珠江两岸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为便捷的通行条件;
  全长164公里的沪苏湖高铁加入春运“群聊”,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以最短路径将江浙沪两省一市紧密相连。作为“轨道上的长三角”中重要一“横”,为长三角路网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提质增效;
  去年底建成通车的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迎来春运首批旅客。这座桥,不仅大大缩短了防城港到钦州港的车程,也对促进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项目马不停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如今,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里程已达600万公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和世界级港口群。更加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缩短了出行起点和终点的时空距离,人们出行有了更多更好选择,这场“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速度,正越来越快。
  超90亿人次的纪录如何达成?科技春运+温暖春运,全力保障护航出行之路——
  多架C919今年首次投入春运,不仅座椅舒适、间距宽敞,部分飞机还搭载了中国民航首个自主研发的飞机健康监控系统——南航天瞳系统,能够在地面实时获取飞机位置、航线、关键系统等信息;
  有效应对车辆违停、抛锚、拥堵等情况,浙江交通集团绍兴管理中心联合高速交警在杭甬高速公路主线建设11座无人机巢,引入无人机巡航作业模式,智慧系统的应用有效助力道路保畅工作;
  中老铁路跨境旅游火热,磨憨站增设境外电信卡售卖服务,并建立救助保障机制,站内设立医疗急救点。铁路与海关、边检开设生命救助专用绿色通道,为境外需紧急入境救治人员提供优先、便捷的通关服务……
  平安顺利出行,是民之所望、心之所向。如今,更智慧、更高效的“黑科技”赋能春运交通发展,更暖心、更贴心的新举措拉近了人们心的距离。在充满暖意的春运图景背后,是各地区各部门的昼夜坚守,默默守望着人们出行的条条通途,静静书写着这部热气腾腾的“流动史诗”。
  超90亿人次的纪录如何达成?这更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高速增长的态势为自驾出行提供更多可能,加上导航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出行保障措施,开车“兜兜风”更加普遍可及;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人们拥有更长的假期时间、更丰富的文化活动,人们不再只是回家探亲访友,更愿意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去追寻“诗和远方”……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超90亿人次的春运路上,积攒着继续前行的憧憬与力量。新的一年,流动中国活力澎湃,经济社会日新月异,高质量发展的车轮驰而不息。 据新华社

春运·民航
9020万人次!民航两大指标创新高

  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9020万人次,较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7.4%,累计保障航班73.9万班,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据介绍,春运期间国内热门航线集中在“4+2+N”三个圈层,“北上广蓉”四个地区间的航线仍是春运运输主干道。同时,得益于中国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春运跨境出行需求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日均国际客运航班(往返)1921班,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27.1%。
  从高峰时段看,民航春运从过去“火几天”升级为“火全月”。除了除夕当天外,春运期间民航单日旅客运输量均稳定在200万人次以上,日运输旅客量变化趋势较往年更加平稳。春节假期期间,全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824万人次,日均228万人次,创春运历史同期新高。据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