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姊妹》中,刘美心的偏心是出了名。女儿六个、独宠一人,仿佛在刘美心的心里,只有何家喜才是自己的亲闺女。

对于刘美心的偏心,剧里剧外、全家上下,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在阿奶临死之前,她曾在遗言中叮嘱过何家丽,“担心你妈,一碗水端不平。”



对于自己的端水能力,刘美心也是心知肚明。在送别婆婆之前,她痛哭流涕、幡然醒悟,直言一碗水很难端平。我们原以为这是刘美心改头换面、进阶端水大师的开始,谁知剧情的走向却完全是南辕北辙。

在阿奶死后,刘美心不但没有反思、开始端水,反倒是变本加厉、更加偏心。奶奶的葬礼刚刚结束,她就迫不及待地把礼金全部塞给了老六。

当反派开始占据舞台,才是剧情真正的高能时刻。在阿奶死后,刘美心像是脱缰的野马,她直接摊牌、彻底不装了。又是给老六送钱,又是扔婆婆遗物,自己一个人在街上吃饭,大过年的跑到老六家。

刘美心这眼花缭乱的操作,只有一个目的——赶走何家丽。我们原以为,她在奶奶死前的哭诉是良心的发现、是反思的开始。谁料,阿奶尸骨未寒,她就迫不及待地把老大扫地出门。



这一切的背后,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事实上,如果我们重新审视刘美心在阿奶床前的哭诉,自然会发现其中的蹊跷之处。自始至终,刘美心根本就没有什么幡然悔悟,只有鳄鱼的眼泪。

一直到阿奶临死之前,刘美心根本就不曾想过端水的事情。她之所以在婆婆面前上演一场大戏,是因为阿奶在叮嘱何家丽时,她听见了婆婆对她的评价——偏心。

因此,她突然的良心发现、情商上线,只是因为她想在婆婆临死前强行给自己挽尊。当时的她,讲得情真意切、哭得泪流满面,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对于刘美心的解释只会感到可笑。在六个女儿之间,她何曾想过要端水。这作秀式的表演,只是为了给临死的阿奶看。

在何家,刘美心虽然是女主人,但是全家的话事人却有三个——阿奶、美心和家丽。以前的家委会,绝大多数时间,阿奶和家丽是统一战线。因此,刘美心始终处于被压制的地位。无论是老三被赶出家门,还是老四老五抢工作,真正一锤定音的人都是家丽,而奶奶则是扮演着镇场子的角色。

正如刘美心自己说的那样,阿奶是全家的压舱石、主心骨。在阿奶的床前,刘美心曾经声泪俱下地说,“你这个定海神针在的时候,一切都能化解。要是你真不在了,我、我会没有主心骨。我不能没有你这个妈。”



这段话听起来,字字句句、饱满深情。但是,每一句看似多余的台词,都是剧情预埋的伏笔。

在阿奶去世后,刘美心的所作所为完完全全地打了所有人的脸。直到此时此刻,后知后觉的我们才明白,刘美心的话完全是正话反说。

我简单翻译一下她的话,以前您老人家还在的时候,我还不能太偏心;今后若是你不在了,我就成了全家的主心骨、话事人。

刘美心的话,半是嘲讽、半是挑衅,很有一种《甄嬛传》中嬛嬛送走四郎的感觉。她的悲痛、她的伤心,不过是演给别人看的。

以前阿奶在的时候,刘美心即使偏心,也不敢太明目张胆、随心所欲。如今,阿奶走了,刘美心身上的封印解除了,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无所顾忌地偏心老六了。



刘美心前面的戏演得越真,我们才越能发现她的险恶用心。以前的刘美心,对于全家实际的话事人何家丽心里不满、嘴上不说。毕竟,有阿奶的压阵,她自知双拳难敌四手。

在阿奶去世后,刘美心终于有了反抗何家丽的机会。婆婆云游、封印解除后,她急需从何家丽的手中夺回话语权。因此,老六何家喜就成了最好的盟友。

驱虎吞狼、借刀杀人。在何家六姐妹中,除了何家喜,其他姐妹们与大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们从小受着姐姐的关心照顾,长大也为姐姐站台背书。

唯有何家喜,是刘美心一手带大的女儿。为了夺回何家的控制权,刘美心才会姑息纵容、推波助澜,把何家喜当作自己的棋子。



刘美心把老六推向了前台,企图借着老六的刀,夺回失去的权。她甩脸子、闹情绪,日常给家丽添堵、习惯给家喜拱火,为的就是假老六的手、抢老大的权。

最终,随着何家喜将大姐夫妇赶出娘家。刘美心借刀杀人的计策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只是,玩火者必自焚,失德者必自戕。刘美心打败了大姐,但老六才是终极赢家。她在赶走何家丽之后,回头就背刺了盟友。刘美心还没有回过神,就被老六赶出了家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美心自以为是黄雀,其实只是老六眼中的螳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