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美俄两国首轮谈判已经举行,撇开了乌克兰谈条件,所以“效率很快”。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中俄的共同邻国蒙古国突然出面,两番表态希望“共同发展”。
蒙古国为什么会对华释放不一样的信号?
18日,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首轮关于俄乌冲突的停战谈判在沙特举行。
双方都派出了外长级的官员,拉夫罗夫和鲁比奥等人进行了4个多小时的谈判,并且表态结果“谈得不错”,但两方并未公布特朗普和普京会晤的日期。
这番表态更让外界察觉到俄乌冲突结束已经要临近了。
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在喊着“没有乌克兰参加的会议我们不会承认”,但各方没有太看重泽连斯基的意见。
如果欧洲和美国就停战问题达成一致,乌克兰很难坚持下去。
与此同时,外媒已经开始激烈讨论俄罗斯“战后发展”的问题了,以及西方到底要不要接纳普京。
这件事建立在2月上旬,特朗普主动邀请普京“重回G7”的基础上,希望俄罗斯能再度加入G7组织,变为之前的“八国集团”。
虽然俄方回绝了这一提议,不过G7后来的声明已经向俄方敞开了大门,提及“未来对俄的制裁全部取决于俄罗斯为结束俄乌冲突的努力和保证乌克兰稳定”。
这也暗示如果俄罗斯愿意停战以及能让西方满意,他们开放制裁是有可能的。
同时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变化也关系到中俄关系发展。
中俄当前处于“合作无上限”的阶段,但面临的是美国来势汹汹的破坏。
从最近特朗普抛开乌克兰和欧盟与俄罗斯谈判,以及邀请俄方加入G7等情况来看,他们似乎快人一步开始了行动。
北约也对俄罗斯态度突变,官方文件中删去了俄“侵略”的表述,使用中立词语“乌克兰冲突”。
这一切都能说明西方拉拢俄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17日,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和中俄有关的一些“分歧”。
他表示中国和俄罗斯修建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确实陷入了僵局。
针对这一情况蒙古国愿意从中积极解决,方便这条过境蒙古国的管道快速推进。
该管道在2022年被俄方批准修建,预计不会晚于2028年通气,年输气量可超过500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力量2号”本定于去年正式开工,采用了过境蒙古国的新方案。
中俄过境蒙古国的管道路线不仅能促成两国能源贸易发展,还能带上蒙古国“共同发展”,一度受到蒙方的高度关注。
但去年5月欧洲媒体传出中俄在价格问题和供应量上并未谈拢,导致管道建设受到阻碍。
中国外交部回应强调“寻找两国利益汇合点,深化利益交融,实现彼此成就”。
根据目前奥云额尔登的消息,管道建设仍然在受阻之中,他愿意从中说和调停。
奥云额尔登对这条管道非常积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给蒙古国带来的发展价值很高。
按“西伯利亚力量2号”设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来看,蒙古国能“两头获利”,只依靠搭便车就能实现发展。
首先这条管道每年能给蒙古国带来数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过境费收益,这是俄罗斯一开始坚持走“三国方案”的初衷。
其次,蒙古国能以相对优惠的价格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国内建设的基站费用不需要他们来承担。
作为一个天然气储量很大但开采能力落后的国家,降低能源成本将部分天然气用于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非常关键。
这也是蒙古国希望中俄“带领发展”的原因。
不过当前国际气价浮动、天然气等能源越来越受欢迎,导致俄方在供气价格问题上愈发强势。
俄罗斯认为需要从管道中获利,还要回笼他们的修建资金,当前俄国内并不宽裕。
另一方面俄罗斯或认为他们在战后和欧美的关系能有缓和,欧洲将会继续需求俄方的能源供应,天然气可以去西方卖高价。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蒙古国总理还透露中蒙刚刚达成了一条新的铁路协议,未来将会通过铁路加强对中国的煤炭等能源供应。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拥有庞大且稳定的煤炭市场需求。
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这次寄希望于通过对华扩大煤炭供应,将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益。
但实际上蒙古国的煤矸石和精矿的质量比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质量更低。
蒙方主动找中国希望增加外汇收入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是想让中国“拉一把”。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国在前段时间和印度的煤炭供应谈判中,双方的“意向地点”是印度货轮到俄罗斯的海参崴交割。
不管是哪一方提出的要求,蒙古国此举都被认为向俄罗斯示好,他们现在正在“两边下注”。
就事实情况来看,中蒙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区域合作框架下,关于能源和经济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为蒙古国对华扩大资源供应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合作氛围。
但这个国家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发达,加上近年来蒙古国一直寄希望于卖稀土等战略资源给美国欧洲,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这个国家已经不能算是“两边下注”了,而是寻求所谓的“多边形”逐利手段。
参考资料
《G7通过关于新反俄制裁的公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特朗普一表态,北约“紧急修改”》湖南日报
《中方在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供应价格和量上提出了不合理诉求?外交部回应》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