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频出暴论,对泽连斯基可谓极尽羞辱之能事,一会说他是“独裁者”,一会又说他是个“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
反观他对普京的态度则友善得多,一直说双方关系很好。还派人到沙特与俄罗斯代表团进行了4个小时的会晤,并主动表示要与普京会面。
而在慕尼黑会议上,美国也已经亮明了态度:乌克兰无法回到2014年前的边界,不能加入北约,美国不会提供任何安全保障。美国的目的就是逼迫乌克兰进行妥协。
对此,欧洲假装很无辜地抱怨,咱们都好了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说不管就不管呢?你这样卖队友不仁义。为什么说欧洲是假无辜呢?其实美国在慕尼黑会上的表态非常清楚,只是欧洲视而不见在故意模糊焦点。
那么美国是怎么说的?先是美国国防部长表示,现在东亚大国的实力已经能威胁到美国本土,而美国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同时兼顾东西两条战线,只能把资源调到印太地区,以东亚大国为优先目标。欧洲的事只能靠欧洲自己。
美国副总统也万斯也直言不讳地批评,和平了这么多年你们好日子过惯了,自己不仅不愿增加军费,现在德国等国家竟然在不断地去工业化。将来真打起来,又要美国出钱出力,否则打不了三天就要投降。
所以美国急于促成俄乌和谈帮助普京的解套,背后的用意非常明确也非常阴险。
其一,自美国要从欧洲抽身,专注对付东亚大国,欧洲必须自己照顾自己。
其二,刺激欧洲增加军费开支,增强军事实力,打消俄罗斯再次动武的念头。
其三,特朗普不断出恶语,就是要逼迫乌克兰妥协,不要再拖美国后腿。
其四,拉拢俄罗斯分化中俄同盟,免得在将来的关键时刻,俄罗斯在背后搞鬼。
这些论断并不是笔者凭空猜测,而是有清晰的信号。首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上任后第一次开展工作,就是组织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四国外长召开四方安全对话会议。这个对话机制最早是安倍晋三搞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构建对东亚大国的包围圈,现在正朝军事化联盟方向发展。
其次,特朗普上任接待的前四位国家元首。以色列是铁杆盟友,约旦要解决加沙事务也与以色列有关,这是特朗普的头等大事。另外两位元首分别是石破茂和莫迪,都来自印太地区。
特朗普与石破茂的联合声明中对华措辞非常严厉,明确表示要在东海和南海遏制中国。美国近期批准了向日本出售30多亿美元的武器,日本也准备到2027年实现军费开支翻倍。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在军事上受到诸多限制,目前在美国默许下重新扩充军备,显然意有所指。
而莫迪访美不仅要到了标枪反坦克导弹在本地生产的资格,特朗普还答应为F-35隐形战斗机出口印度铺平道路。双方讨论的重点当然是贸易,印度人力成本低,能吸收不少低端产业,成为美国廉价产品来源的替代渠道。美国打算从经济和军事上全方位加强印度。
除了政治经济外,美国在军事上也动作频频。
最近,美国联合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举行了“竹鹰25-1”军事演习,规模非常庞大,出动了10000多人以及175架飞机。包括B-2轰炸机、F-35隐形战斗机、C-17运输机、KC-135加油机等多款机型。
演习地点横跨加利福尼亚、夏威夷、佛罗里达到关岛等多个地点。说白了就是从美国本土一直推到临近中国的第二岛链。演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模拟与东亚大国爆发冲突的情况下实施所谓的“敏捷作战部署”。
这是美国空军2017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应对中俄导弹的威胁。核心思维是将空军资源从大型机场部署到分散的小型或者临时机场,在受到攻击时增加生存能力。但这要求指挥系统拥有极高的通信和协调能力。
按照这个思路,美国本土的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为枢纽基地,辐射到夏威夷、关岛等地。预计在发生冲突时,后者将成为发射平台。但美国第一和第二导链上的军事设施都在东亚大国打击范围内,因此如何将这些装备迅速地调动、部署、分散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次演习的重头戏自然是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F-35,美军重点测试了F-35飞行员在印太地区作战所需的技能。媒体认为F-35将在潜在的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很可能用于突破东亚大国的联合防御系统,之后摧毁雷达、防空系统、指挥系统、军事基地等重要目标。美国也一直在提高F-35的生存力,为潜在的冲突做好准备。
除了军演外,美国还有一个大动作,正在对天宁岛上的机场跑道进行大规模修复。天宁岛位于塞班岛和关岛之间的第二岛链上,拥有4条跑道,可容纳500多架轰炸机及4万多名工作人员。
二战时期美军在该岛修筑机场等设施,使用B-29轰炸机对日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包括后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二战结束后,美国进行裁军放弃了天宁岛上的设施,此后数十年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直到2000年以后,美国才开始缓慢修复岛上少部分设施用于训练。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美国于2023年宣布修复整个北部场地。这也是“敏捷作战”配套设施之一,让美国飞机更加分散,从而增加生存能力。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直言不讳地说:“这是推进我们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机动计划的探路者。”
毫无疑问,美国一直在准备东亚地区的大战,不断加强第二导链的防御能力。俄乌冲突一旦结束,东亚将迎来最危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