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IGHT
夜读
噪声、粉尘、恶劣的工作环境要是按照当今的环保标准测试必定“爆表”,是“关、停、拆”的污染企业。每天乘在来回行驶的行车上要几个小时头都有点晕,下班回到家什么事都不想做,浑身肌肉酸酸的,很早就要睡觉。
我喜欢上中班,不仅早上能睡懒觉,中班食堂还能提供免费的晚餐。
有一回礼拜天,碰到几位发小在一起谈起“学工”生活,一位发小竟然在上海梅林厂“学工”,听他滔滔不绝说起每天都能吃到罐头,有烤子鱼、四喜烤麸、午餐肉,还有红烧猪蹄,办法就是在包装车间干活时故意摔碎罐头造成“损耗”,听得我直咽口水。
有一次午饭后,我回到车间,发现硕大的车间里静悄悄的,几十人的车间竟然没有一个人,往日灯泡下飞舞的粉尘也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
我轻轻走到休息室往里一看,大家都在,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张细长的纸条在仔细琢磨,有的师傅把一叠钱放在桌子上分成几份还自言自语唠叨着“这些钱要寄回家,这些钱还要给……”原来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本应该开心的,为啥大家脸上都没有兴奋的表情,其实这几十元的工资养家糊口要用钱的地方可太多了。
我们每天和各种木材打交道,最好“切割”的木材是美国红松,又长又直,粗细均匀,客户是“中纺机厂”;最硬的木材是加纳原木,没有树皮,又短又粗,钢锯上去直冒火星还要不断加水,好比切割大理石;最昂贵的木材是红木,切割的时候客户派专人来厂把切下来的红木废木屑都要收集起来包好后带回去。
有一天,在班组会上,曹师傅说:“小王,你可以试一试扳尺寸的活。”其实原木加工并不是想象得这样简单,一整根原木要在行车上除去树皮切割四个面,把原木变成一根“枕木”,再锯成一片片厚度不等的板材分配给其他锯床再次加工成客户所需要的“木方”。
行车上有一把像铁路上扳道岔的操纵杆还安装着标尺,原理是搬动操纵杆一个来回标尺会推进1公分,夹紧枕木的虎钳平台也推进1公分,需要锯成5公分厚度的板材,要快速来回扳动5次。另外不要忘记还要多扳动4毫米锯齿的厚度。扳尺寸瞬间要和曹师傅配合好,当锯下一片板材,行车刚退出锯齿的时候要快速扳好所需要的尺寸,行车迅速从“后退”改为“前进”锯下第二片板材。
我平时一直在观察师傅操作,几天后完全掌握了这门技术,和曹师傅“密切配合”,加工速度越来越快,日产量不断提高。使我欣慰的是曹师傅会在操作中腾出左手对我竖起大拇指用无声的语言表扬我!
这天班主任来到了车间,递给曹师傅一本册子,我知道这是“学工手册”,意味着几个月的“学工”生活就要结束,两天后班组特意开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会,每位师傅都发言表扬了我,我要把搪瓷碗拿出来退还时,曹师傅摆摆手说:“不必还了,留着就当一个纪念吧。”
我打开“学工手册”,一股暖流使我眼眶湿润,要离开了,却很不舍。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王卫
编辑:顾金华
诵读:王丹彤
视觉/海报:邱丽娜 刘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