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一种多足生物,种类繁多,全球已知的就有数千种。它们的体型大小各异,毒性也不尽相同。在中国,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不少蜈蚣咬伤的案例,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拥有百万粉丝的科普博主灰照猫就曾有过这样一段惊险经历。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时间大约是晚上11点,灰照猫发现了一只巨大的少棘蜈蚣。

出于对这种生物的好奇,他决定将蜈蚣放在手上,准备拍摄视频。然而,这一决定却让他陷入了危险之中。



蜈蚣毫不留情地在他手上留下了多处咬痕。被咬后的灰照猫,起初感觉到半边身体时而麻木,时而忽冷忽热,伤口处如同被滚烫的辣椒酱涂抹,那种灼热的疼痛难以忍受。

他的左手拇指肿胀得极为严重,几乎是原来的两倍大小,完全失去了知觉。这样的痛苦持续了一段时间,几个小时后,拇指才逐渐恢复知觉,而麻木感也慢慢从拇指消退至左手小臂。



尽管最终灰照猫幸运地恢复了健康,但这次经历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蜈蚣的危险性。其实,像灰照猫这样被蜈蚣咬伤的案例并非个例。2010年,在青岛,一名女士在夜间误将一只蜈蚣当作树枝踩踏,结果被咬伤脚背。

那剧烈的疼痛让她难以忍受,以至于无法行走。幸运的是,她的同伴及时踩死了蜈蚣并拨打了急救电话,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事后,清洁工在现场发现了一只长约20厘米、粗如小拇指的死蜈蚣。虽然新闻未提及其品种,但在中国,能长到如此尺寸的蜈蚣很可能是中国红龙蜈蚣。

这种巨型蜈蚣毒性极强,一旦被其咬伤,后果不堪设想。它们的毒液可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关于巨型蜈蚣的传闻一直存在,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016年至2017年间,一张据称拍摄于云南的巨型蜈蚣照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照片中的蜈蚣似乎长达一米,让人毛骨悚然。为了揭开这种巨型蜈蚣的神秘面纱,《地理中国》节目组邀请了中央电视台科学顾问赵力先生前往云南进行调查。


赵力先生经过仔细分析,推测出这张照片的拍摄地位于云南省的普洱市。抵达普洱后,他们立刻向当地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询问有关巨型蜈蚣的消息。

工作人员透露,几天前有人在市政府附近捕获了一只红色的大蜈蚣。这一线索让拍摄团队充满了信心,他们决定次日展开搜寻。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得知在普洱的太阳河畔密林中,确实存在一种被称为“红龙”的巨型蜈蚣。这种蜈蚣声名狼藉,毒性极强。

为了找到它,小队成员不断深入雨林。然而,几天过去了,他们虽然见到了许多稀有的野生动物,但始终未能发现“红龙”的踪迹。



就在大家有些气馁时,赵力先生提出了一个新策略:用陷阱捕捉。

蜈蚣的眼睛几乎不可见,主要依靠触角感知周围环境。它们的触角不仅能感知微弱的震动,还能捕捉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是极为重要的感觉器官。由于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广泛,小队决定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捕捉。


第二天,他们购买了一只鸡,将鸡的内脏和血液放入几个大铝盆中,并根据蜈蚣喜欢阴暗潮湿环境的习性,选择了几个靠近水源的地点设置陷阱。次日,小队逐一检查陷阱,终于在一棵大树下的陷阱中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小心翼翼地用树枝拨开覆盖在盆底的树叶后,一只巨大的红色蜈蚣突然从底下窜出,试图逃离盆口。


这只蜈蚣在盆底用尾巴支撑着身体,头部几乎已经够到盆口边缘。而这个盆在事先测量时足有22厘米深。

经过测量,这只蜈蚣的长度达到了惊人的26厘米,比常见的20厘米筷子还要长出一截。虽然这只蜈蚣的体型没有照片中的那么巨大,但外观几乎一模一样。



由此可见,那张照片很可能是通过拍摄角度和图片处理等手段制造的恶作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红龙蜈蚣的毒性,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实验中,一只体重是红龙蜈蚣15倍的小白鼠被放入培养箱。

红龙蜈蚣迅速扑向猎物,用密集的足部牢牢抓住小白鼠,并用前端的毒肢刺入其体内。毒液迅速扩散,小白鼠在被刺入后剧烈挣扎,但蜈蚣的足部紧紧固定住它。



不到30秒,小白鼠便无力地倒下,呼吸逐渐微弱。研究人员发现,蜈蚣的毒液能够抑制小白鼠的呼吸,并导致其大脑出现癫痫,从而在短时间内致命。

此外,红龙蜈蚣的毒液中还含有一种特殊毒素,能够阻止钾离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流动,最终导致心脏衰竭。


除了上述案例,还有许多人也遭受过蜈蚣咬伤的痛苦。比如,有一名男子在夜间外出时,不小心踩到了一只蜈蚣,瞬间感到脚部一阵剧痛。

他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脚背上出现了两个红肿的伤口,疼痛不断加剧。他试图自行处理伤口,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他的脚部开始肿胀,疼痛蔓延至整个腿部,身体也出现了发热的症状。最终,他不得不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还有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被一只蜈蚣咬伤了手臂。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只是简单地清洗了一下伤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手臂开始肿胀、疼痛,并且出现了头晕、恶心等症状。他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前往医院。



经过医生的治疗,他的症状才逐渐缓解。被蜈蚣咬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

尽量记住蜈蚣的特征,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判断病情。然后,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以减少毒液的进一步吸收。



但要注意,不要用嘴吸出毒液,以免引起中毒。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可以用冷敷的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

同时,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告知医生被蜈蚣咬伤的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抗过敏药物、止痛药等。


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