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规模做依托,就不能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美国的制造业已经是不可逆的萎缩了,科技创新不能脱离制造业这个土壤,否则就是泡在营养液里的植物永远也长不成森林。

我们中国这种巨大的产能和产业规模,可以把各种先进装备或四两拨千斤的装备,外溢到全世界,那样的话,维持传统霸权的成本,可就要呈指数级增长了。

现在美国面临的问题,远不止是制造业的萎缩和空心化。

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以及建制派与特朗普之间你死我活撕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内部治理与国际霸权的彻底失控。

美元信用的急剧下降以及危如累卵的美债高筑,都会让这种失控瞬间引发成帝国雪崩式的终结。

为此,美国会不会铤而走险重新打出核讹诈的旧牌呢?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

事实上,核讹诈在当今时代,已经是弱者的表现了。

但会不会在心理上给人带来恐惧和担忧呢?


要想说透这个话题,就先要翻翻美国的核家底。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4全球军备年度报告,美国处于“服役状态”的核弹头,共有3708枚,其中1770枚处于“部署状态”,1938枚处于“储存状态”。

这个数字与美国核安全管理局同期公布的核弹头总量为3748枚非常接近。

是不是弹头越多就底气越足呢?如果那样的话,美苏(俄)之间,就不会着急签署销毁核弹头的条约了。

与生产核弹头相比,维护翻新核弹头的工艺更为复杂,成本也更高。美国的核弹存量,很多是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集中生产的,总体水平都已十分老旧。

核弹头不同于常规弹头,在强辐射环境下,结构件和电子元器件寿命都大为降低,必须定期更换维修。核弹头的气体助爆剂是氚,也叫“超重氢”,就是生产氢弹的主要核燃料。氚的半衰期只有12年,每年都要检查,低于标准就需要补充加注。

美国的核弹头多为钚弹,裂变核心为钚-239,对温度和压力都极为敏感,密度非常不稳定,药型容易形成空洞或产生疲劳变形。还有更多的技术细节,为节省篇幅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核弹头的维护翻新,既危险,又昂贵,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这对于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来说,今非昔比,有苦难言。维护弹头难,制造新弹头也不容易。

当年冷战期间,美国每年能生产数百枚的弹芯。这种恐怖的生产能力,到1989年戛然而止,此后再也没有生产过核弹头。位于丹佛西北16英里处的洛基弗拉茨工厂(Rocky Flats Plant)的核弹头生产线,已经彻底关闭。

这种工业能力,不是通过再度投资就能恢复的。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工程师和有技术传承的产业技工。许多美国曾经能做到,如今却做不到的悲哀故事,都与此异曲同工。进入21世纪,美国为了应对迅速老化的核武库,决定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重新启动核弹弹芯的生产。

原本计划从2010年到2015年的5年内形成年产100枚弹芯的产能。结果花钱如流水,人似走马灯,计划至今也未能实现。现在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30年,能初步形成年产80枚弹芯的规模。

美军能花600万美元买9只山羊,能花上千美元买一只普通水杯,花数万美元买一包螺丝钉,不知道要花多少美元才能买来这些核弹头。看来困难还不止是产业空心化和人才断档化这么单一。

要让弹头落到敌方头上,还要依靠投掷工具。美国有三款投掷工具。


一是依靠陆基发射井发射

美国的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归美国空军管。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弗朗西斯沃伦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20航空队,隶属于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负责分布在怀俄明州华伦空军基地、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和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的总共450座超压发射井中550枚“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任务。这些弹道导弹,于1970年开始装备美军,到1975年6月完成全部生产,所有弹头寿命,都差不多50年了。

2018年8月2日、2021年5月6日、和2023年11月2日的三次发射失败,加上2022年的三次延迟发射,足以说明其可靠性大打折扣。

接替“民兵3”的是新一代“哨兵LGM35A”。这款计划携带W87-1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于2014年开始研发,原定2023年试射,现因各种原因推迟到2026年,服役时间也推迟到了2030年。美国现有的陆基发射井条件,也不能满足“哨兵”的发射要求。

为此需要改造所有450座发射井和24所发射指挥中心,还要重新铺设12000公里的通信光缆。截止到目前,项目预算已经从777亿美元飙升到1600亿美元。

多说一句,美国没有车载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1986年,波音和马丁公司分别搞出两款适合侏儒弹道导弹的发射车,但这一项目已于1992年终止。从此,美国就不再拥有车载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代,都躲不过我们的战略预警卫星和中段反导拦截。


二是依靠远程战略轰炸机空射

同样隶属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总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负责包括总部基地在内,以及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和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的5个联队1个大队和一个空中作战中心总共19架B-2A,62架B-1B,76架B-52的部署和值班。

B-52大家都很熟悉了,1954年由波音公司生产,当时被称为“同温层堡垒”。所有现役B-52(包括B52H),都是1955-1962年期间生产的。虽然美国空军对这一机型情有独钟不断更新维护换装新型发动机,但毕竟因为其机型老旧,突防能力差,被取消执行战略核打击任务资格。

但仍携带AGM86B核巡航导弹。这款导弹一共生产了1715枚,大约不到50%处于服役状态。

另一款突防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隐身能力,射程可达3700公里的AGM-129则已全部退役。

B2系列轰炸机可携带B61和B83核弹。但B2生产成本和运维成本都太高,美国空军正打算用B-21逐步替代B2A和B1B,B52H则继续改造升级。丐版的B-21是美军重点项目中进度最快的项目之一。

为了追求进度,B21打破原有进度流程,全程依靠数字化设计,在没有原型机的前提下,直接生产了6架预产型机。正所谓跨者不行,B21这种边研发、边试飞、边生产的急功近利模式,定会产生无法预料的技术风险。

无论是B2A,还是B1B,还是B21,更不用说B52,都无法突破我们的防空识别区,无法实现防区外打击。

我们的合成孔径雷达侦查卫星,米波三坐标反隐身雷达,有人/无人相结合的预警机防空体系,以及游弋在大洋公海上由护航编队护航的的航天测量船,弹道跟测船,电子侦查船,加上大功率陆基全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群,让美国的所有战略轰炸机无法近身。

这就是为什么前一个时期美军努力试图实现“前沿部署”,指望通过把打击力量部署到我们家门口,来实现战争的突然性。

但伴随着我军中远近程花式打击能力的提升,和各式高超音速导弹的列装,别说美军的前沿部署,就连美军在我们周边的军事基地,全都暴露打击范围之内。

这就是为什么美军将“前沿部署”改换成“敏捷部署”,尽可能“敏捷”的向关岛后撤的原因所在。


三是依靠战略核潜艇潜射。

核潜艇分为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此处谈到的战略核潜艇,专指弹道导弹核潜艇。

美国现役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于1976年开工建造,1981年进入服役。截止到1997年,全部建造了18艘,此后没有续造新艇。后将18艘中的4艘,改造成为巡航导弹发射艇,执行对陆常规打击任务。剩下的14艘艇,每艘最多可携带24枚“三叉戟D5”多弹头弹道导弹。

每枚三叉戟D5携带的分弹头数量,根据装药量和爆炸当量不同,弹头数量也不相同。

总体来说,14艘艇可携带1000枚分弹头。由于俄亥俄级核潜艇采用S&G自然循环反应堆,无需一回路主循环泵,佐以其它静音技术,潜艇静音效果好,隐蔽性强,是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手段中最可靠的一个平台。

只是俄亥俄级核潜艇大多超期服役,最新艇龄也有27年,最长的已经超过40年。

核潜艇超期服役带来的风险巨大,不但会降低作战效率,还会给全球带来核泄漏的风险。

但报废一艘核潜艇,甚至比建造一艘的成本还要高。美军的存量包袱,就像一双双不合脚的鞋,到底有多难受,只有美军自己知道。

将要代替俄亥俄级的核潜艇,是哥伦比亚级,不出意外的话,首艇将于2028年完工,美国海军希望它能在2031年进入服役。只是夜长梦多日益衰落的美国制造业,还要给美军带来多少意外和惊吓,我们也不去做猜测。

美国海军花巨资打造的海底机阵反潜体系,现在已经沦为考古对象了。


我国跨介质通信技术、中微子探测技术、由巨大工业产能支撑的各类无人潜航探测器,以及分段式水下侦测阵列技术,让静音效果再好的核潜艇,也都无处遁形。

有人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美国的制造业虽然衰落了,但美国的军工产业并没有衰落。

殊不知,军工是工业之花,工业实力与规模是它的土壤。无论上下游配套,还是人才,还是试错冗余度,都离不开规模。

何况我们这种举国体制加市场经济的庞大新质生产力,将释放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

关于我们中国的核打击与核反击能力,由于多种原因就不在此进一步细说了。


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南太平洋某海域,成功发射了携带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

这种高机动性无依托即时发射12000公里射程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明确告诉那些只信奉丛林法则的人,在常规战场上得不到的便宜,也休想通过核讹诈得到。


我们无论在预防核攻击的战略预警能力方面,还是在核打击或核反击的多种先进平台方面,都有足够阻止敌人按下核按钮的能力。

近日央视报道了我国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并于此后不断更新完善,最终建成横跨20个省绵延5000多公里的地下核长城,说明我们从那时起,就始终致力于让帝国主义战争狂人在我们面前承担不起掀桌子的后果。


(参见陈曦《国际核博弈与中国核力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