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智能体),开始被大模型企业频繁提及。

2月22日,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上,MiniMax副总裁刘华表示,大模型(到了)掌握专业领域、专业人士水平以后,新的产品形态就会到来,“这个产品形态应该是AI Agent,(能)主动帮助人类解决问题、在复杂场景落地,能够真正提高生产力、重塑经济,这才是我们对大模型的期待。”他认为,到了那一天,大模型会从大家认为的互联网产品,成为一个新的服务业。

无独有偶,2月21日,在首届Step UP生态开放日活动上,阶跃星辰方面强调将智能终端Agent作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关键发力点。

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在上述活动上表示,随着大模型在多模态、慢思考能力上不断突破,即将迎来Agent的全面爆发。其透露,正在携手众多智能终端合作伙伴,携手为各行业打造多样化的Agent。

姜大昕表示,尽管Agent在业内还没有一个标准定义,但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自主地帮助人类完成复杂任务。所谓自主有两层含义,一是自动,减少或无需人类干预就能完成任务;二是主动,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和需求,主动发起任务。

2025开年没多久,大模型战场已经硝烟弥漫。在DeepSeek带来的压力之下,大模型“六小虎”(智谱AI、百川智能、阶跃星辰、零一万物、月之暗面、Minimax)紧急迎战,在技术落地上接连出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72123004

Agent元年到来?

据姜大昕介绍,Agent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垂直领域的Agent以及智能终端上的Agent。

“为什么Agent这个概念会在眼下这个时间点变得火热,以至于很多人认为2025年会是Agent的元年?”姜大昕认为,这是因为Agent爆发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多模态的能力,另一个是慢思考能力,而这两个能力在2024年的时候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阶跃星辰有自己的技术理念和对技术的理解,“在语言模型部分我们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来做,包括基于强化学习的新范式的模型,我们也有不断地内部迭代的版本,而多模态也是阶跃星辰最大的特色”。

目前,阶跃星辰已经给其重点发展智能终端Agent找到了应用场景。

在2月21日的Step UP生态开放日上,吉利汽车集团、千里科技和阶跃星辰联合宣布,将进一步加强三方现有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AI+车”的深度融合,

无独有偶,MiniMax方面,在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期间,鸿合科技、惟一智能、弋途科技、全志科技、鱼亮科技、玩瞳科技、易思态科技等多家智能硬件企业代表携手MiniMax共同宣布成立“MiniMax智能硬件产业创新联盟”。

弋途科技CIO王继明在活动现场表示:“未来5到8年,汽车将是另外一个形态的具身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相比,汽车是AI时代重要的终端流量入口。”

此外,记者从MiniMax方面了解到,其应用领域在过往的在线新经济、教育、金融、医疗外拓展到了智能硬件领域,包括智慧家居、穿戴设备、智能座舱、智能音响、智能耳机及交互设备等。

事实上,MiniMax和阶跃星辰对智能体的重视并不奇怪。国际上,谷歌、微软等企业都进行了重点布局。在2025年ICT行业趋势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2025年不仅是智能体的元年,也将是AI终端的元年。

就Agent这一发展方向,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智能体不是一个方向,而是AI发展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能够自己感知环境,然后根据环境反馈来给出决策目标,一般智能体分为三部分,感知,决策,控制执行。

“事实上,智能体和人类是类似的,而智能体能够实现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机器如人一样能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盘和林说。

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Agent主要的方向是落地,目前(大模型企业)在C端市场找到机会可能比较难,“也许从事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把落地往垂直方向走,也许是一个方向。”张毅认为,虽然To B的业务相对没那么有吸引力,但面对竞争激烈的C端市场,尽快布局也许是明智的。


每经记者 陈婷 摄

技术不是关键?“六小虎”商业化路线清晰了吗?

2025开年,“六小虎”们的压力都不小。

在腾讯、阿里等大厂的多项业务“牵手”DeepSeek之后,阶跃星辰、MiniMax等“小虎”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并跟进了“开源”的动作。

1月15日,MiniMax发布并开源新一代01系列模型,包含基础语言大模型MiniMax-Text-01 和视觉多模态大模型MiniMax-VL-01。当时,MiniMax方面便提及,2025年,AI将迎来至关重要的发展节点,AI Agent有望成为新一年最重要的产品形态,引领AI从传统的“工具”角色向更具互动性与协作性的“伙伴”角色转变。

MiniMax表示:“我们认为这有可能启发更多长上下文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更快促进Agent时代的到来,二是开源也能促使我们努力做更多创新,更高质量地开展后续的模型研发工作。”

阶跃星辰也开源了两款阶跃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Step-Video-T2V视频生成模型和Step-Audio语音模型。

据姜大昕透露,过去一年,阶跃星辰累计发布了11个模型,覆盖多个技术节点,预计今年3月,阶跃星辰还将开源公司自研的图生视频模型。

在行业压力之下,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战略是否发生了变化?商业化路线清晰了吗?

李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阶跃星辰会围绕着模型部分去做更好的模型,无论是语言还是多模态,成为模型领域非常全面且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厂商。

他还表示,阶跃星辰看重应用和生态落地部分,“在应用里面其实是有面向不同群体的,你可以理解开源也是面向开发者和面向应用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觉得战略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的。站在战术层面上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可能会有一些加速,可能会有一些聚焦”。

根据方正证券1月的研报,不同的商业化定位对应不同的变现及利润增长模式,国内主流大模型已经开始呈现一定差异化的落地模式。

研报提及,“大模型六小虎”中,百川智能更多关注行业大模型;月之暗面和MiniMax的战略优先级是C端产品和应用;零一万物将超大模型交给阿里训练,自己聚焦行业模型;智谱AI和阶跃星辰,仍然聚焦AGI模型,智谱在招标市场更加活跃。

该研报认为,B端商业模式更清晰,对企业降本增效立竿见影,因此企业客户付费意愿更强。不同商业化路径是各个厂商基于资金、技术、产业合作的综合考量,2025年,各模型厂商的AI能力变现模式将更加清晰,格局预计进一步集中。

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六小虎”发展方向是清晰的,但应用普及度各个行业并不相同,如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现阶段应用场景还不够丰富,而DeepSeek,因为开源和低算力消耗,其应用落地是最快的”。

张毅认为,未来在大模型赛道上能够胜出的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成功落地并形成循环发展,“技术不是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大模型创业者们分享了自身对AI未来的预判。

刘华表示,2024年下半年,大模型在编程、写代码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现在在整个行业20%~30%的代码写作任务已经由大模型代劳了,“2024年底Open AI又带给我们一次震撼,推出了o1,随着DeepSeek1月的开源,让大家更熟悉了什么叫强化学习,当然我们认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结束,未来两到三年,类似GPT3.5到GPT4这样的技术再发生两次是高度可预期的”。

姜大昕则表示,随着底座大模型多模态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不断增强,Agent的能力也会不断演化。

“我觉得现在的聊天机器人和人类的连接还是非常肤浅的,原因在于它只能通过聊天来了解用户,而智能终端Agent可以陪伴用户在物理世界中发生的一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从而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陪伴。”姜大昕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