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军事行动战果不断,俄防长给出结束时间,欧洲多国拒绝出兵,马克龙计划破产,美俄爆发分歧了吗?

当地时间2月22号,俄防长别洛乌索夫为前线表现突出的士兵,举行了受勋仪式,在讲话中别洛乌索夫提到,俄军的军事行动还需要半年时间,而美俄之间的和谈对前线局势没有决定性影响。近期俄军在战场上捷报不断,乌克兰战场方面,俄军夺取了扎波罗热州的一处重要据点, 同时加紧突破扎波罗热州和顿涅茨克州的边境线,君士坦丁堡的拉锯战仍在持续。库尔斯克方面,几天前,俄军第810旅越过库尔斯克地区的俄乌边界,进入乌克兰苏梅地区,有望对库尔斯克的乌军四面包围,并断其粮草。随着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旗帜在乌克兰升起,乌军的士气将受到更大打击。



目前美国的外部援助已经中断,乌克兰失去了最大的补给来源,而欧洲如今一片内讧,在美欧关系、俄乌冲突上争论不休,仅剩的库存耗尽之后,乌军或将面临有枪无弹、举步维艰的局面。另一方面,美方对俄乌和谈的一边倒态度,事实上把乌克兰当做“礼物”送给了俄总统普京,乌克兰的领土和能源资源都守不住,加入北约更是空想,甚至连总统泽连斯基也自身难保。在这种背景下,军心不稳是必然现象,如果“投降”结局已经注定,硬撑着打到最后又有什么意义?对欧洲来说,如果乌克兰在谈判中对俄妥协,或亲俄总统上台,欧洲与俄罗斯最大的战略缓冲区不复存在,失去了乌克兰这个“桥头堡”,欧洲的“安全”又将从何说起呢?



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行动,召集德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和丹麦等国在巴黎商谈俄乌问题。可惜的是,各国领导人连谈了3个多小时也没谈拢,面对马克龙派兵入乌的提议,德、意等5国均不敢出兵。不久前扬言对乌出兵的英国首相斯塔默,近日也紧急改口,称“欧洲的任何行动都需要美国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马克龙想推动欧洲自主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欧盟各国分歧严重,在美俄战略上各有算计。另一方面,失去了数十年的发展时间,欧洲想迅速建立现代化的防务力量并不现实。



5国拒绝对乌出兵的原因,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俄方的影响。18号美俄高层会晤后,俄外长拉夫罗夫迅速表态,称俄方坚决反对北约在乌克兰驻兵。近日俄方再度警告,称任何欧洲维和特遣队进入乌克兰都是挑衅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冲突。普京划出的“红线”很清晰,那就是保持乌克兰的中立和去军事化,反对欧洲或北约以乌克兰为跳板,兵临俄罗斯城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