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现在的农村,垃圾桶一天不清理,就能堆成一座小山。但在生产队时期,农村却几乎看不到垃圾!那时候,破衣服能补补再穿,塑料瓶能换钱,剩饭菜是猪的最爱,就连鸡屎狗屎都是宝。

如今生活好了,垃圾却越来越多,而过去的农村,竟然达到了“零垃圾”生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聊聊那个“垃圾比黄金还值钱”的年代!



垃圾都能换钱?那时候“废物”比黄金还值钱!

在今天的农村,垃圾随处可见。塑料袋、快餐盒、废旧电池,遍地都是。村里的垃圾桶一天不清理,垃圾就能堆成一座小山。但在生产队时期的农村,垃圾根本不是个问题,甚至可以说——垃圾是“财富”!

过去的农村,凡是能用的东西,都不会浪费。那些在今天被随手丢弃的“废物”,在当时可是家家户户的宝贝。废布能补衣服,破鞋底能换钱,连鸡粪、狗屎都有人抢着捡。



铁锅裂了,不能用了?别扔,能卖钱!旧衣服穿到打补丁都补不住了?也别扔,破布可以当废品卖。就连鞋子穿破了,鞋底还能拆下来卖钱!甚至那些发霉的棉花被,乌黑发黑、二十年都没晒过的旧床单,都有人收。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捡垃圾,是真的能换糖吃。一片塑料布、一块铁钉、一个玻璃瓶,全都能卖钱。

村里的孩子眼睛尖得很,街头巷尾、田埂河边,哪怕是路边掉了一颗螺丝钉,都得捡回家攒起来。攒够了一定数量,等“拔浪鼓”收废品的来了,就能拿去换糖果,甚至还能换个小玩具。

过去的农村人,物尽其用。家里的衣服,都是从大人穿到小孩,缝缝补补又三年。

衣服破了?补丁摞补丁,补上再穿。破得实在穿不了?剪成布条,做成千层底鞋子,耐穿又舒服。旧棉衣、旧床单,最后还能卖给收破烂的,继续回收利用。

所以那时候,家里几乎没有真正的“垃圾”——所有东西都有去处,没有任何物品会被随意丢弃。



吃剩饭也是宝,连狗屎都是“资源”

今天的垃圾分类搞得轰轰烈烈,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分得明明白白。但在过去的农村,根本不需要分类,因为所有的垃圾都有用处。

过去的农村,吃剩的饭菜不会浪费,因为家家户户都养猪、养鸡、养鸭,厨余垃圾全都成了它们的美食:



剩饭剩菜直接倒进猪槽,猪吃得比人还讲究。饭汤、刷锅水,混合一点米糠、豆饼,就是猪的“营养粥”。磨面后的麦皮、豆渣、玉米糁,都是鸡鸭的美味佳肴。

如果今天的城市人听说刷锅水还能喂猪,估计会惊掉下巴。但在过去,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时候的猪,吃的是人吃剩下的饭,肉质结实,味道香浓,跟今天吃饲料长大的猪完全不一样。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这句话在过去的农村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时候,没有化肥,农民靠的就是农家肥。家里都会挖个粪坑,人畜粪便、草木灰、生活废渣全都扔进去,发酵几个月,就成了上好的农家肥。



生产队鼓励积肥,交得多的还能换工分,相当于工资。粪肥的质量越高,庄稼长得越好,产量越高,一家人一年到头的口粮就有了保障。甚至在村里,还有老人专门“拾粪”,见到牛粪、猪粪、羊屎蛋蛋,就挑着粪筐捡回家。

这可不是为了卫生,而是因为——这是真正的宝贝!有些人家,赶集路上想“方便”一下,都会专门憋到自己家的地里再解决,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没有塑料袋,购物全靠竹篮,垃圾根本生不出来

今天的超市,买什么都会给你一个塑料袋。但在过去,塑料袋根本没有普及,购物全靠竹篮、麻袋。买肉买鱼?用稻草捆一捆,拎着就走。

买米买面?自己带布袋,灌满了背回家。买鸡蛋?用旧报纸包好,带回家轻拿轻放。那时候,商店不会给你提供包装,买东西就得自己带工具。没有塑料袋,也就没有随手乱扔的垃圾。



在过去的农村,家里几乎没有“扔掉”的概念,一切都能再利用:家里的铁锅裂了,拿去铁匠铺补一补,接着用。

木桶、竹篮坏了,修一修还能继续用,实在修不了,就当柴火烧掉。灶台剩下的草木灰,倒进菜园里,成了上好的肥料。甚至家里烧饭时,能烧的东西都会往里塞。家里没柴了,就去村里捡枯枝落叶,或者收集麦秸、玉米秆当燃料。

所以,在那时候的农村,垃圾几乎不可能囤积,要么被烧掉,要么被利用,要么被回收。



参考资料:

微梦白昼2022-10-30 11:00:03-以前的农村根本没有生活垃圾和清洁工,为什么?70后来告诉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