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当下风头正劲,票房一路长虹。哪吒的相关话题也长期霸榜热搜,作为国内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片,自然也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校园也刮起了一股“哪吒旋风”!
这不,有小学老师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说她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就没收了孩子们偷偷做的几十个“裂空爪”,你没听错,就是在《哪吒2》里西海龙王敖闰那个酷炫到不行的武器,没想到小朋友们竟然悄咪咪地在课堂上“复刻”了出来。
不过,这个老师还是相当有方法的,她并没有过分责怪学生,下课后还把那些“裂空爪”还给学生,顺便给他们上了一堂“时间管理”科,告诉他们喜欢动画片,喜欢动手操作是好事,但上课时间还是要专心听讲。
在学生中间,火的不仅是“裂空爪”,还有“哪吒头”也火了,“土拨鼠”式抬头也火了,申公豹、石矶娘娘等都深受大家的喜爱。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小学生模仿《哪吒2》全体"土拨鼠"同时抬头的名场面,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
每年都有不少的动画片上映,为何《哪吒2》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这么深的种子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它击中了孩子们的“英雄情结”吧。比如敖闰的“裂空爪”不只是玩具,更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标配”。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唐僧的九环锡杖。而模仿剧中人物的行为看似幼稚,其实反映了孩子们对英雄形象的崇拜。他们不是在模仿电影,而是在寻找自己的“英雄梦”。
对于孩子们的热情,老师当然不能一味打击,前面那个没收学生“裂空爪”又还回去的老师做法就很好,既保持了规则意识,又尊重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其禁止,不如因势利导,比如结合电影内容,引导孩子们思考:为啥敖闰要“撕裂空间”?为啥哪吒要“逆天改命”?这样的讨论,显然比单纯没收玩具要有意义多了。
《哪吒2》的热映,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能扼杀孩子们的热情,而是要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心中种下一颗“英雄的种子”,在未来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这股风靡校园的“哪吒热”,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呢?孩子们对电影的热情,完全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比如,可以组织一场“神话故事大讨论”,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心中的英雄形象;或者开展一次“创意手工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DIY一下神话故事中的武器。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当然,孩子们的热情需要正确引导,否则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学生如果过度沉迷于模仿,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精良的制作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更在于它触动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这种情结,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打压这份热情,而是要引导它、培养它。让孩子们在模仿中学会思考,在崇拜中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