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术圈再传一则悲恸噩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郑晓萍于2025年1月17日去世,将生命永远停留在35岁。
据悉,郑晓萍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法国文学,生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担任讲师,这也是郑晓萍的母校,其本科与硕士都在这里攻读,毕业之后的她选择回到母校效力,担任基础法语的教学工作。
此外,郑晓萍在工作之余还有翻译外国文学的嗜好,精通法语的她曾亲自翻译法国著作《云间王子,三个太阳》,郑晓萍的译本最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足以看出郑晓萍的翻译水准相当精湛,足以获得业内首肯。
至于郑晓萍的去世原因,官方尚未给出定论,但有知情人士透露,郑晓萍生前罹患的是乳腺癌晚期,其患病时间也暂且未知。
不过从其生前任教的学校官方信息可以得知,近两年郑晓萍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2023年底,还参加了本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当时的她看上去还精神焕发,状态满格,丝毫还看不出病相。
另外,郑晓萍还发表过5篇期刊论文,非常努力上进。
听闻郑晓萍去世的噩耗,很多网友为此感到遗憾与惋惜,毕竟作为一位优秀学者,郑晓萍一路走来势必经受了不少磨难,而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成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还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郑晓萍既然已经回到母校就职,为何还要坚持读博?对此,有同为大学老师的网友写文透露,郑晓萍之所以要考在职博士,大概率是为了评选职称,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
近年来,学术圈很多英才接连离开,例如前不久离世南开大学博士石召君,还有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宋元坤,两人的年龄分别为32岁和28岁,还有同济大学杜梅博士,皆因为患病去世,连同郑晓萍一样都是被诊断出癌症,对此,不少网友也感慨生命的脆弱,为这些逝去的年轻学者感到可惜。
在一桩桩令人痛心的事例面前,还是希望广大学者朋友一定要多加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学术成果诚可贵,但生命无疑最珍贵,不要以透支身体为代价投入工作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