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反感某些新闻记者为了宣传,胡编乱造……..这么做是错误的,我们的战士听信了这些是要吃大亏的。”

《亮剑》中孔捷的名言,我觉得在这个时代重复一百遍都不过分。

这两天看很多人转发一个短视频,叫《小伙每天花40万包场请人看哪吒》。

一看标题就被吸引了,我的天,这是多土豪,多纯粹,多么有情怀的一个小伙,每天花40万,10天就是上海一套房啊,这是多有钱?

可点进去一看,并不是那么回事。



真实的情况是,郑州有个小网红,免费请观众看电影。

看几天没说,但小伙没说自己掏钱了,而是免费放给观众看,小伙的原话是“差不多每天(票价)40万”。

这就不是纯粹的请人看电影了,多少是有点给自己打广告的意思在。

就像我们常见的“开业酬宾,全场酒水免费”这样。

正常碰到这种事,你可以说是老板大气,值得点赞,有情怀,这是没问题的。

但在媒体宣传上,却变成了《小伙每天花40万包场请人看哪吒》。

“每天”、“40万包场”,全都和事实有出入。



而且这还是某地新闻网的官方视频号报道。

怎么说呢,作为一家官媒:

用词不如自媒体严谨。

宣传不如自媒体真实。

标题却比自媒体夸大。

这真的好吗?

我知道,去年有关对官方媒体的考核做出了调整,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流量的数据多寡作为主要考核目标。

但这个调整,主要是希望官媒多发一点接地气的东西,不要搞那些有的没的。

可在具体执行上,我看不少地方官媒已经变味了——为了追逐流量,拼命蹭热点,搞标题党。

哪怕是一些主流大报,标题搞得和美国的三流小报一样。

着实是“有失体统”,“吃相难看”。



老实说,经过多年的规范,我们的一些自媒体已经逐步正规化,在制作、文案水平上已经不输官媒。

就拿我自己来说,每篇文章都是字斟句酌,深怕叙述和事实有出入,经不起检验。

深怕被人扣上“带节奏,标题党”的帽子。

可当我们用官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官媒为了宣传,已经开始胡编乱造。

这实在是让人迷茫!

记者证是怎么考的呢?要不你们学我考个法律资格证呢?

研究下这样的宣传,算不算造谣?

我再举个例子,前几天某官媒大肆报道,说文莱对中国免签了。

而我最近就在文莱附近的沙巴考察,结果一个中国游客告诉我,自己被“营销号”骗了,文莱还没有对中国免签。

他在机场发现:很多中国人都是勿听了官媒的报道,觉得免签就来旅游了。

结果到了机场发现海关说:免签?没听说过......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替某些官媒澄清,说这不是营销号,是正儿八经的官媒。

之所以宣传和事实不符合,可能是我们和文莱方面达成了这个意愿,但还没落实。

可宣传害人啊,什么时候免签落地都不解释,无形之中坑了多少同胞游客?

说实话,辟谣这件事,应该是官媒去干的。

现在让我们自媒体去干,也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莎士比亚戏剧。



哪吒2》为什么火,除了特效好看之外,我想里面的一个精神内核是:

有时候,最大的反派不是四海龙王一族,也不是小镇做题家出身的申公豹,而是来自“仙界”的无量仙翁。

而那个踩着风火轮的逆鳞少年,就以“我活不活无所谓,但我要你死”的反抗精神,去面对天宫的那些腐败和冤假错案,努力让制造冤案的人受到惩罚。

这无疑反馈了群众的心声。

希望帮着宣传《哪吒2》的这些媒体,还有那些变相强制员工去看《哪吒2》的单位,你们真的看懂了《哪吒2》,真的看懂了里面的精神内核。

讲一讲武德,适度反思。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