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宪法法院第327号法庭内,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攻防战已持续32天。2月20日,随着前国防部长金龙显在法庭上公开尹锡悦手写批示——“立即启动首都圈特别戒严”,检方指控的关键证据链正式闭合。这份标注“2024年12月3日”的文件显示,尹锡悦曾绕过国务会议,通过国防部加密通讯系统直接向首都防卫司令部下达戒严指令,涉嫌违反《戒严法》第3条“紧急状态须经国会事前批准”的规定。



检方提交的7.2万页证据中,包含47段军方高层通话录音、12份加密文件及128名证人证词,共同指向尹锡悦团队系统性镇压在野势力的“清道夫计划”。根据前国情院次长崔敏浩证言,该计划拟通过戒严令冻结在野党账户、逮捕37名核心成员,并暂停2026年地方选举。



尹锡悦辩护团则祭出“国家紧急权”理论,援引1980年全斗焕戒严判例中“总统可事后补正程序”的司法解释。但在2月22日交叉质询中,宪法法官金贤贞尖锐指出:“全斗焕案本身是军事政变产物,其法理正当性已被2018年宪法修正案明文废止。”

首尔光化门广场的电子倒计时牌显示“距宪法法院裁决还剩68小时”,而街道两侧的标语却分裂成两个世界:保守派阵营的“没有秩序何来自由”与进步派阵营的“独裁者必须下台”形成刺眼对比。

2月22日18时,大田市爆发自2016年烛光革命以来最大规模对峙。执政党支持者在市厅南门广场集结1.8万人,队伍中可见大量退役军官团体,他们挥舞美韩同盟旗帜,高唱《爱国歌》;800米外,在野党阵营的2.3万名示威者以大学生和工会成员为主,用烛光拼出“弹劾倒计时”巨幅字样。警方紧急调派3500名防暴警察,在双方间隔区架设3米高移动屏障。



《朝鲜日报》实时监测显示,社交媒体标签#尹锡悦戒严令#单日讨论量突破420万条,但算法推送呈现极端分化:保守派用户界面充斥“在野党勾结境外势力”的阴谋论帖文,而进步派社区则大量传播“戒严期间士兵殴打市民”的未证实视频。延世大学政治系教授郑在浩警告:“信息茧房正在加速社会认知的武装化。”

这场危机已演变为对韩国宪政体制的压力测试。宪法法院内部流出的《判决倾向分析报告》显示,9名法官中4人坚持“总统特权论”,3人主张“弹劾成立”,剩余2名温和派则试图推动“有条件免责”折中方案。若最终赞成票未达法定的6票门槛,尹锡悦将立即恢复职权,但可能面临普通法院的刑事追责。

深层矛盾在民间持续发酵。韩国盖洛普2月23日发布的民调显示,民众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度跌至历史冰点:宪法法院公信力仅剩31%,总统办公室支持率跌破19%,连素来中立的选举委员会也遭52%受访者质疑。值得注意的是,18-29岁群体中68%表示“必要时愿参与街头抗争”,较40岁以上群体高出37个百分点。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场危机。美国国务院22日表态“反对任何违宪权力更迭”,被解读为向在野党施压;中国外交部则呼吁“尊重韩国人民自主选择”。分析人士指出,若弹劾案触发宪政真空,可能影响美韩联合军演及半导体供应链重组进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