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球赛场的激烈角逐中,天津女排队长姚迪的一则自曝,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比赛时喘不上气、手臂发麻”,这本该是运动员因身体严重不适而退场调整的信号,然而姚迪却在如此艰难的状况下,依然咬牙坚持在场上指挥年轻队员。这一画面,令人动容,更引人深思。


30 + 的老将,本应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凭借丰富经验为球队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合理分配体能,享受比赛的乐趣。但现实却是,姚迪被迫在高强度的比赛中持续奋战。这背后,暴露出的是教练组无后备方案的尴尬。球队在用人方面过度依赖老将,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和使用不足,使得老将们在身体极限边缘苦苦支撑。当姚迪身体发出强烈抗议时,教练组却拿不出合适的替代人选,只能任由老将继续扛下比赛的重压,“啃老到极致” 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


从球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局面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老将的身体在长期高强度的比赛中不断损耗,伤病风险剧增,职业生涯很可能因此缩短。像姚迪这样的老将,本应在职业生涯暮年收获更多尊重与合理的安排,而不是在极度疲惫中坚持。另一方面,年轻球员因缺乏上场机会,成长缓慢,难以在关键时刻挑起大梁。这不仅影响球队当下的竞争力,更对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练组必须做出改变。首先,要重视年轻球员的培养,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给予他们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其次,建立科学的球员轮换机制,根据比赛进程和球员状态,合理安排上场时间,避免过度依赖某几位球员。同时,俱乐部和排协也应加强对球员健康的关注,制定完善的体能监测和伤病预防体系。


球迷们的泪目与呼喊,是对姚迪的心疼,也是对中国女排用人现状的不满。“姚迪的眼神里全是疲惫,中国女排为何总让老将扛下所有?” 这一质问,如声声警钟,时刻提醒着相关各方。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别再让老将们在悲壮中独自坚守,别让中国女排的未来因不合理的用人而蒙上阴影。唯有如此,才能让排球赛场充满活力,让每一位球员都能在合理的环境中绽放光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