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才大二,这么小就背负了几十万的贷款,我们也不是什么有钱的家庭,到时候该怎么办呀!”
小朱的妈妈在听到自己的孩子,因兼职欠下几十万贷款的时候痛哭流涕,不少网友为这件事情而惋惜,还有更多的网友想要知道这场“兼职戏法”是怎么变出来的?
2024年8月,作为大二年级的小朱在同学的介绍下,得到了一份“轻松兼职”的好差事,这是一家汽车租赁公司。
他只需以个人名义替车商代购车辆,即可获得等比例佣金,如果愿意跑业务拉同学参与就能赚得更多。
面对着急赚取生活费的需求,小朱在中介的引导下签署了贷款合同,他说自己一来这家公司就有人拉他签合同,按手印,稀里糊涂的就成为了几十万的“背贷人”。
小朱虽然大二,名下已经有了两辆轿车,一辆奥迪、一辆别克,但这些车都是帮车商背贷款买的,实际的主人并不是小朱。
租车公司以小朱和他同学的名义上缴首付,然后他们前去贷款买车,这期间公司会承诺帮偿还贷款,做一个车抵,未来的事情就不用管了,到时候公司拿车、他们拿佣金两全其美。
他们告诉小朱,过一段时间钱就会打给小朱,小朱高兴的又拉了一个同学,等着自己的中介费打来,减轻生活压力。
后面,车商将贷款分两笔打给了他,然而两笔钱满打满算才2300元,但没想到,没过多久,车贷却突然出现了断供的现象。
因此小朱和他的同学背上了每月几千的还款压力,2个月后,催债信息如雪片般涌来,而中介早已失联。
2月22号,直到媒体介入才联系上车商,车商解释:是因为资金链出现了断裂的问题,所以拖延了还款,等资金链的压力缓解后,会将逾期的钱打还给涉事人员。
但小朱发现自己的贷款并没有被按规定偿还,而两个同学的都有一定进展,打车商电话也打不通,于是只能去车商那边问个明白。
可小朱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反遭污蔑,车商称小朱是敲诈,上来直接就对记者说,其他的都会积极处理。除了那个姓朱的“眼睛男”。
后面车商的言语更加暴躁,面对记者询问为什么不会给小朱积极处理的问题,直接一句:他都把公司的车偷走了,还还个什么钱?让记者哑口无言。
小朱感到很委屈,他认为是车商贷款逾期在前,他为了保护个人权利将车“暂时”放在了他的家中。
律师也表示,签合同的时候小朱已经成年所以合同有效,当企业违约,当事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或者处置车辆。
见律师也这么说了,车商又一转口径,叫嚣道:“谁现在想要车,我都愿意给他们!”
至于小朱,车商还是没有表现出想要还款的想法,有网友说毕竟拿了车,小朱可以二手市场将其卖掉还贷款,也还算可以。
其实,小朱和同学们遇到的车商还算良心,可还有一些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河南梁先生就落入了这个圈套,他未见过车辆,反而因购车人断供,背上每月数千元的还款压力,当他试图维权时,涉事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如此恐怖的“兼职戏法”,背后是怎么样的逻辑,“背贷人”如何沦为犯罪链条的“替罪羊”?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拆解。
第一步:精准锁定“猎物”,诈骗团伙瞄准大学生、普通工人、低保户、残障人士等群体,利用他们征信良好但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以“零风险高回报”为诱饵,吸引其成为“背贷人”。
第二步:伪造信息,骗取贷款,面对有些没有贷款能力的群体,中介通过虚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等材料,将“背贷人”包装成“优质客户”,甚至冒充本人接听银行回访电话。
第三步:抵押套现,断供甩锅,贷款获批后,新车被迅速转卖给二手车商,价格远低于市场价,通常还会有偿还1-3期月供以拖延时间。
随后彻底断供,将债务甩给“背贷人”,而车辆因处于抵押状态无法过户,最终成为“黑户车”。
第四步:威胁恐吓,趁机跑路,当“背贷人”试图追讨车辆或拒绝还款时,车商及中介常以“敲诈”“违约”等名义威胁。
其实在签下贷款的第二步就准备好了“跑路计划”,等背贷人过来维权的时候,早已不见人影。
但当我们遇到这这种情况,又要如何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呢?有相关专家这样建议:
第一招,要保存证据,立即报警,保留合同、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向警方报案并申请立案侦查。
第二招,要开展民事诉讼追责,签合同的时候要看仔细若合同存在欺诈或隐瞒条款,可向法院主张合同无效,有网友指出,若“背贷人”未被告知真实风险,合同可能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被撤销。
如果都没有效果可以尝试第三招,联合维权,曝光黑幕,通过媒体或社交平台发声,引起公众关注,这一次小朱他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
当然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加强自己的风险意识,来防止悲剧的发生。
“背贷”骗局背后,是人性贪婪与制度漏洞的双重绞杀。大学生群体更需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莫让一时贪念,成为一生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