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2月20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定边县仍透着丝丝寒意,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育苗大棚内却已是一派盎然生机。透过自动调节的遮阳幕布,阳光温柔地洒在成排的穴盘上,嫩绿的辣椒苗舒展着叶片,辣椒苗探出“脑袋”,工人们穿梭其间,娴熟地进行着分盘作业。
在另一边的数字化育苗车间,全自动播种线匀速运转,基质填充、精准点种、覆土喷淋等工序一气呵成。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见证着种苗的“智造”速度。
“三条生产线昼夜运转,日均可完成3万盘播种任务。”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马飞介绍,当前已完成辣椒、甜瓜等20万盘播种工作,预计全年培育优质种苗1.5亿株,服务种植面积超4万亩。
在每盘种苗下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如同“数字身份证”,完整记录着催芽温度、施肥配比等多项生长参数。马飞算起科技账:“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较传统方式节省种子30%,出苗率稳定在96%以上,带动周边4535户农户年均增收20%。”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定边农民曾长期受困于育苗难题——分散育苗成本高、品种杂、抗逆差,外地购苗每株成本超0.5元,病害风险更让农户如履薄冰。
“过去种菜像‘押宝’,自家育苗成活率不到六成,遇到倒春寒全得重来。”白泥井镇的农户李荣孝记忆犹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定边县将蔬菜育苗列为“3+X”特色产业攻坚项目,越来越多饱含“科技”的育苗机构应运而生,不仅破解了传统农业“小而散”的困境,更以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为现代农业注入强劲动能。
据介绍,智能育苗机构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达到节本增效,还从基质配比、温湿度调控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数字化记录,可追溯种子来源、生长环境等全流程数据。与此同时,通过智能温室配备环境监测、水肥一体、补光增温等系统,可实现物联网平台“一键调控”。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全天候育苗”能力保障了种苗稳定供应。
此外,育苗机构还推出“订单式育苗+技术托管”服务,农户只需提供种植计划,即可获得从品种选择、育苗管理到移栽指导的全链条服务。
“现在就像有了‘育苗管家’,再不用为技术问题发愁。”作为“科技”种苗的受益者,李荣孝感慨,“工厂化育苗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移栽后缓苗期缩短5—7天,上市时间能提前半个月。”
“一批苗”关乎着“一季菜”。近年来,定边县打造“合作社+基地+订单+技术服务”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该模式以2个工厂化育苗中心为枢纽,联动10个标准化育苗点,构建起覆盖品种选育、智能育苗、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的产业闭环。在物联网追溯系统的加持下,种苗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2024年全县培育优质种苗3亿株,纯收益3000万元。
“目前我县育苗量达3000万株,今年育苗量计划突破3.5亿株。”定边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如霞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全面推进机械化点播、精准化管理、智能化管控等现代化育苗体系建设,推动全县蔬菜育苗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叶子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拓智慧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