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陈梦娇 见习记者 张东慧)“过去接送孩子得在车流里见缝插针,现在终于不用和汽车抢道了!”新学期伊始,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的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学校北门长泾路的绿化带间“长”出了一条2米宽的便民步道,曾经的“拥堵路”变成了“顺心路”。

一条便民步道的诞生,折射出政务服务从“管理思维”到“用户思维”的深层跃迁。以民生为导向,张家港在“换位”中思考,在“行动”中体悟,将“换位跑一次”工作理念融入城市治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原来长泾路的绿化带内并未设置人行道,每天上下学高峰期,家长和学生只能挤在机动车道内或踩在绿化带上等待。人多车多、人车混行,令这段不足百米的“接送区”出现“潮汐式”拥堵,行经该路段的车辆通行不畅,穿梭在车流中的学生和家长时刻要留意避让车辆,造成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捕捉到群众需求,张家港市土地储备中心立即制定方案,决定利用寒假解决学生接送问题。“道路改造不能止于‘面子’,更要解决‘里子’问题。”张家港市土地储备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通过连续多日蹲点观察、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团队迅速调整施工方案,将原定的草坪修复改为步道新建,让民生需求“反推”工程优化。

改造工程虽小,细节处却尽显温情。施工特意选用防滑透水砖铺装,砖缝预留3毫米间隙,既保障雨季排水畅通,又避免积尘藏污;为延续林荫景观,路旁的香樟树被完整保留,形成连贯的绿色廊道。走在宽敞的步道上,家长们纷纷点赞:“接孩子再也不用和汽车抢道,步道就在树荫下,夏天也不怕晒了。”

从“管理”到“服务”,从“被动”到“主动”,长泾路步道的“新生”印证着这样一个治理逻辑:当政府部门主动将“急难愁盼”转化为“任务清单”,“为民办实事”便不再是口号,而是流淌在城市肌理中的温暖底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