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亚洲杯女单1/4决赛,孙颖莎再次碰到她的老对手张本美和,这应该是孙颖莎期待已久的比赛,甚至可以说等待多时了,因为张本美和曾在2024年的亚锦赛女团决赛中赢过孙颖莎。当时孙颖莎大比分2∶0领先,都被张本美和连扳三局逆转,“复仇”的机会来了。然而这次一交手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孙颖莎虽然最终4:2取得了胜利,但可以说赢得非常艰难。
一是全程几乎被压着打,大多数时间处于守势,而张本美和则大多数时间处于攻势。这让人隐隐感觉到年轻人 抑制不住的向上生长的势头,也第1次让人感觉,比起速度、力量、相持和攻势,孙颖莎似乎真有点“老了”的感觉。
二是比分非常接近。记得她曾经的河北队友归化到韩国的田志希,和孙颖莎打比赛时赢上一分都要振臂欢呼,而他的陪练和闺蜜,何卓佳也曾被她打个11:0,可见从孙颖莎这拿一分有多难。然而这次张本美和和孙颖莎打得非常紧张,单看每局也可能没有感觉,但是算一算总分6局下来是59:57,孙颖莎仅赢了两分,当然比赛是看大分。但也不要小看这种算法,这种算法是周总li曾经用过提醒国乒队员的。况且第2局张本美和还真打出了个10:1、11:4的比分,这在孙颖莎的战史上可能从未出现过。整场比赛看下来,不仅是小分,总分非常接近,只差两分,最主要的还是在第3、第6局没有处理好关键球,特别是第6局9:4领先被逆转,能逆转是孙颖莎的本事,也是他的强大之处,不能仅仅说是侥幸,但其中蕴含的危险不言而喻。
三是张本美和的进步肉眼可见。张本美和每次和孙颖莎打完都被打哭的景象还在眼前,这个小姑娘就已经完成了从一点都赢不了到开始赢一两局,再到去年在亚锦赛上战胜孙颖莎,再到今年再次碰面让孙颖莎打得非常艰难这样一个巨大进步的过程。一些人总是说孙颖莎被研究,被研究当然是事实,但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面对,不能逃避。事实上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直接现场或现场视频,甚至wtt赛事都将球的转速、方向、落点以及发球抢攻,防守线路得分胜率等因素所占的比例直接公布在屏幕上,所有顶级运动员都面临着这样的研究,伊藤美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缺陷是隐藏不了的,只能改进。再别说什么梦马落点、菜谱了,别说没有,就算有,别人把球打在你的球台上,无论落在哪里,能不能接住、接好,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你也不可能规定人家不能往哪儿打,况且人也不是机器,要受自己心理状态和对方发挥程度的影响,不见得想打哪就打哪,如果能够那么精确,精确到厘米、毫米,那直接打擦网、擦边好了,还打什么落点?再这样说会引人笑话。埋怨是没有用的,缺陷也隐藏不住,只能改进提高,这是逆耳的忠言。
四是张本美和能让孙颖莎打得这么艰难,并不是偶然,而是自身自具备的实力所至。首先她破了孙颖莎的发球,刘国正指导在点评中说他接发球的办法很多,可以拧拉,可以慢摆到孙颖莎正手短,可以劈长,甚至可以在接发接这前三板之后相持起来不吃亏,这也就破了孙颖莎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发球以后的正手抢攻。其次他相持中不吃亏,孙颖莎的优势是前三板相持,虽然也不错,但并不是他的最佳长处,客观地讲,张本美和在相持上略高于孙颖莎。第3张本美和的变线战术让孙颖莎站不住位,不在近台,张本美和会摆她的正手短,发球抢攻的速度、力量也上不来,在近台,张本美和一变线就显得角度很大,够不着,但若退到中远台对拉相持,又不是孙颖莎的长处,所以总感觉站不住位。
“拳怕少壮”,张本美和还只是一个比赛打球期间不忘上学写作业的17岁青少年,不得不承认,她还具有相当的上升空间,甚至包括情商都比以前好了很多,赛后虽然输了,她还是微笑着和孙颖莎握手,面向观众大喊我爱你们,中国家人,一下子圈粉无数,比他那个哥哥受欢迎多了。当然孙颖莎虽然比张本美和年长7岁,但24岁的年龄也并不算大,也有自己的上升空间。总之这次比赛相当于是敲响了一个警钟:再战张本美和,胜的并不那么容易,洛杉矶奥运会还有三年多,必须沉下心来,找准问题,加以改进,相信孙颖莎,也祝福孙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