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彦斌
2月22日,由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中铁二十二局参与建设的山西省太原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线路正式通车运营。该线路联结多个铁路、公路客运及航空枢纽,是一条贯穿主城区的骨干线,与既有2号线形成“力”字型轨道交通网络架构,太原地铁正式进入“换乘时代”。
据悉,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是政府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投融资、建设、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中国铁建投资集团牵头16家系统内单位组成联合体,与政府出资方太原轨道交通集团共同组建太原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自2020年开工建设以来,太原地铁1号线近万余名建设者先后高质量完成迎泽公园大门仿古建筑平移、“零沉降”下穿太原南站11股道高速铁路群、成功穿越百年特等老站(太原火车站)、安全推进首条下穿汾河地铁隧道贯通等多项重难点工程,全线各参建单位先后荣获省、市级集体荣誉128项、个人荣誉386项。
在线路建设和筹备运营过程中,中国铁建团队秉持“创新、绿色、智慧、平安”建设理念,将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城轨交通深度融合,聚焦全生命周期智能建设运维,在节能降耗上,采用行业领先的数字化供电技术,配合制动能量回馈及分散式无功补偿系统,提高了电能质量和节能效率。在车辆运行上,搭载了网轨检测等五大在线监测系统,给乘客提供高安全的乘车体验。在安全驾驶上,采用基于智能感知的自主控制系统和列车鹰眼系统,实现车——车通信的全自动运行线路,全方位保障了列车控制的安全可靠。在车辆检修上,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合智能化运维系统,提升了列车检修效率。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