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这段文字,读着拗口,怎么读它?从何读起?读它又有什么用呢?本文试着简单的探讨这两个问题。
在文字还没有产生的《易经》之初,伏羲八卦只是8个简单的三爻基本卦,周文王演《周易》,把伏羲的8个三爻基本卦进行了排列组合,才有了后来的64个六爻卦。
因此,在《易经》之初,并没有这段拗口的文字。在读这段拗口的文字之前,不妨先抛开这段文字,先让自己穿越回到伏羲的年代,看看画在岩壁上的那些三画卦,画的都是些什么。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爻艮卦,有山之象。三爻艮卦,可以是一幅山的画像。三爻震卦,有雷之象。三爻震卦,可以是一幅雷的画像。把三爻艮卦和三爻震卦上下组合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幅山下有雷的画像。
那么山下有雷的画像。和一个“颐养”的“颐”字有什么关系呢?因为直到今天,我们脸上鼻子的根部,仍然被称为山根。
我们脸上,隆起的鼻子,有山之象。而鼻子之下,那个能动的下巴,则和震卦的雷动之象,有非常相像的类似之处。
山下有雷,鼻子之下有下巴,鼻子之下是嘴巴。于是山下有雷的画像,就和一幅嘴巴的画像,有了联系。
看到一幅嘴巴在动的画像,除了会想到它在吃饭,民以食为天之外,是不是还会想到另外一个祸从口出的成语呢?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附在《易经》卦象后面的那些文字,有描述卦象(画像)的作用。读易经,可以先借助那些拗口的文字,帮我们初步了解这幅卦象(画像、画面、画)。
只有在初步了解了这幅卦象(画像、画面、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的以这幅画像为蓝本,去对照日常生活中的哪个生活场景(画像、画面、画),和《易经》的这幅画像类似、相像。
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去灵活的运用《易经》之“象”。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画像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与此幅画像相像类似者也。爻也者,效此者也。当日常生活中的画像和此幅画像相像类似时,可效法《易经》中的画像之意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更多《易经》内容,网易号,其德文化,《易经入门》、《易经进阶》、《经史互参与易经运用》专栏。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