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联合国大会的谴责声浪即将掀起时,华盛顿的缄默震耳欲聋”——2025年2月21日,美国拒绝在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共同发起支持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联大决议草案,这个曾连续三年带头对俄施压的国家,此刻却在193个成员国注视下悄然退场。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天即向媒体竖起拇指:“特朗普政府展现了令人欣慰的务实主义。”这番评价犹如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国际外交圈的层层涟漪。这场戏剧性转折的背后,是美俄在利雅得秘密会谈后酝酿的战略变局。

据披露,美方不仅首次放弃联大涉乌决议共提国身份,更在G7外长声明中强硬反对使用“俄罗斯侵略”表述,转而采用“乌克兰冲突”这一中性词汇。

这种措辞的微妙转换绝非偶然,特朗普与泽连斯基近日隔空对垒已显露端倪:前者在社交平台直斥乌克兰总统是“取悦普京的独裁者”,后者则反击称白宫主人“活在俄罗斯编织的信息茧房里”。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外交风暴的中心竟是一份仅三段的“和平之路”草案。美方提案除重申《联合国宪章》原则外,仅模糊呼吁俄乌“达成持久和平”,相较欧盟主张的强硬谴责,更像精心设计的战略留白。

俄方随即提出修正案,要求加入“解决冲突根源”条款,这出“决议攻防战”暴露出大国博弈的新棋路。拉夫罗夫的称赞并非客套,他特别提及特朗普与莫迪等领导人的互动,暗示这种“常识外交”正在重塑国际秩序。

而欧洲的焦虑肉眼可见——马克龙紧急召集19国协商,英法领导人计划赴美探口风,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更痛斥西方军援只是“延长乌克兰流血的徒劳之举”。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转向恰逢美俄启动2022年以来最高级别对话。双方代表团在利雅得的密谈,被视作特朗普与普京会晤的前奏,而乌克兰与欧洲未获邀参与的事实,令基辅担忧“自己将成为菜单上的主菜”。

特朗普提出的“稀土换援助”计划更添疑云,尽管专家质疑乌克兰稀土储量数据的真实性,但价值5000亿美元的矿产交易蓝图,已勾勒出华盛顿“止损套现”的战略意图。

此刻在评论区写下你的观察:当和平曙光与利益算计交织,这场持续三年的地缘博弈究竟会走向何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