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鸿东

炉前行政村位于翔安区东坑湾南岸,下辖炉前、双过山两个自然村,原属新店镇,现隶属于凤翔街道。为魏姓聚居地。

据悉,炉前清朝时期出了不少武官,其中单武将就有八名,如康熙年间的闽安副将魏大猷(平台有功)、广西浔州副将魏平(功加左都督)、烽火参将魏天赐(魏大猷弟弟,平台有功)、广东顺德副将魏文伟、广东虎门游击魏元(魏天赐儿子,以平台功加都督佥事)、厦门右营游击魏国璜(魏大猷儿子,平台功加都督佥事),雍正年间的金门总兵魏国泰、乾隆时期碣石总兵魏文伟(魏国泰儿子)等,可谓将星闪烁、卧虎藏龙。

在《马巷厅志》记载中,炉前属于翔风里二十四保中的炉山龚保。炉山龚保的炉,往往也可以写作芦、卢、垆。也就是说,炉前地名,指的是炉山之前。1943年,炉前为振南乡炉前保,此后多次易名,1984年始称炉前村。有一种说法,称炉前的村名,源自村后有座葫芦山,过去,确实也用过芦前的地名。如是说,葫芦山很可能就是古时所称的炉山,而炉山其实就是芦山。葫芦山在哪,我问过多位村民,皆表示不清楚。

上周,我到炉前寻找双过山。先至双过山山顶,再沿着山道一路向下,进入双过山村。双过山村,是座鲜为人知的闽南小渔村。在村里,我看到一座供奉保生大帝始建于清代的古庙宇,双峰宫。双峰宫是翔安区未定级文物点,双峰便是指双过山。宫中除保生大帝外,还供奉有清水祖师、公妈婆、九龙三公、注生娘娘、佛鸟母、王公王婆、七步诗爷(七普士爷)。经查七步诗爷,即速报司爷。

炉前的双过山是我在搜寻洪厝一带的卫星地图时发现的。根据文献中的线索,我怀疑它就是地方志中频频出现的“双髻山”。关于双髻山。明万历《泉州府志》载道:“与普陀山相连,两峰并峙,又名灵峰,亦名钟鼓山。”据清康熙《大同志》载道:“普陀山 与金山相连,上有清水岩。连接双髻山,两峰并峙,亦名‘钟鼓山’。”据清光绪《马巷厅志》记载:“庐山,在厅西南三十里十三都,柏埔洪青松,即山巅建亭,以祀朱子,今渐颓废。双髻山,两峰并峙,亦名钟鼓山。”据民国《同安县志》记载:“在柏坡之西有双髻山,危石高耸,顿起双峰,又名庐山。洪青松筑亭以礼朱子,今仅存遗址而已。”

综合众多文献可知,双髻山,又称钟鼓山、灵峰、庐山,古时危石高耸,以双峰并峙得名,柏埔人洪青松曾经在山巅建亭,以祀朱子,现只存遗址。至于双髻山是不是庐山,清光绪的《马巷厅志》与《同安县志》似乎有矛盾之处,如《马巷厅志》将庐山与双髻山分开阐述,民国《同安县志》则直接指出双髻山就是庐山。

在双过山上,我问一位正在忙活的村民,双过山的“过”本地话如何念?指什么?他告诉我,“过”念“ge”,指发髻。村民又告诉我,双过山上原来有很多巨石,可惜都被采去起厝或修筑堤坝。山头附近,村里人曾挖到过古代的地砖—— 一切水落石出,双过山,就是双髻山。

现仅有一个疑问,双髻山到底是不是庐山?如果双髻山是庐山,这庐山也就是炉前的炉山、芦山或葫芦山。如果双髻山不是庐山,从民国《同安县志》的表述可知,庐山与双髻山定然是紧密相连,导致被视为同一座山。这庐山依然也可能就是炉前的炉山、芦山或葫芦山。


没想到,炉前的“炉”字背后,竟然有着如此有趣的乡土秘密。





最新!已影响翔安!下周将有大反转!

查分时间,定了!这样查询→

编辑\林鸿东

一校\蔡佳怡 二校\张琳

翔安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