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东南亚七国,期间接受了一位印度记者的采访,对方用一种挑衅地语气问道:“如果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部长还是省长?”
此话一出,全场都陷入了寂静,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敏感了,周总理坦然地笑了笑,做出一个承诺,现场响起掌声。
当时,周总理是如何回答印度记者的?
1949年12月,躲藏在西南的蒋介石乘坐“美龄号”逃往台湾,路过广州上空的时候,广州军区本来是有机会击落他的,叶剑英却下达了命令,严禁各单位贸然采取行动。
蒋介石有惊无险地逃到了台湾,有恃无恐地筹谋反攻大陆的计划。
蒋介石知道国军和解放军的实力差距,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他是无法战胜解放军的,深刻意识到这一点的蒋介石决心向美国求援。
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朝鲜战争爆发了,大陆没有太多精力应对蒋介石,全心全意抗美援朝。
1953年,我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一结果让蒋介石深谙意外,蒋介石知道解放军强大,但他并不认为解放军能够战胜武器装备十分先进的美国。
但事实狠狠给了蒋介石一巴掌,蒋介石开始思考,自己即便拥有了美国的助力,能否实现返攻大陆的心愿呢?
“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身居台湾一隅的蒋介石收到这个消息后,内心产生了动摇,此时的他仍旧抱有反攻的幻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军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他反攻成功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
1956年6月,周总理公开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设想,周总理表示,如果台湾和平回归,蒋介石不仅可以继续在台湾实行“三民主义”,还可以保留军队,如果国民党官员愿意,也可以进入中央政府工作。
周总理的这一设想在国际上激起了千层浪,他去东南亚七国访问的时候,经常有记者问起“国共第三次合作”的相关事宜。
在加尔各答访问期间,一个印度记者毫不客气地提问道:“如果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部长还是省长?”
这个问题一出,全场都陷入了寂静,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总理身上,等待着总理的回答。
周总理坦然地笑了笑,郑重地承诺道:“不论是部长还是省长,级别都太低了,如果蒋先生愿意回国祖国,他的职位绝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
这也就是说,蒋介石如果带着台湾回国,最起码也是个国务院总理,甚至是副主席,周总理的这一承诺轰动了国际,遍观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有如此气度和格局。
周总理的这一承诺不仅轰动了全世界,也动摇了蒋介石的立场,他逐渐放弃了反攻大陆的想法,尝试和中央政府接触,谈判和平回归的相关事宜,两岸关系逐渐变得亲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