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秀兰,今年58岁,住在一个小县城里。年轻时家里穷,没能读多少书,勉强念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后来,靠着媒人介绍,20岁出头就嫁给了我丈夫刘长河。他家里兄弟多,条件也一般,婚后我们一起在小县城里生活,靠着摆摊卖菜过日子,日子虽不富裕,但也算稳定。
我这一生,有一儿一女。大儿子刘伟,比小女儿刘婷大三岁。小时候家里穷,供两个孩子读书挺吃力的。
我和丈夫都觉得,女儿早晚是要嫁人的,培养儿子才是正经事。所以,家里再难,也咬牙送刘伟去上了技校,而女儿刘婷呢,学习成绩再好,我们也没让她去读高中,而是早早让她去打工。
丈夫在我50岁那年因病去世,那时候儿子已经结婚生子,女儿还没嫁人。丈夫走后,我的生活一下子变难了,儿子成家后,日子也紧巴巴的,时不时还要向我要点钱。我想着,自己辛苦点没关系,反正以后是要靠儿子养老的。
但我万万没想到,7年后,我会孤零零一个人在老家痛哭,连一口热饭都没人给我做……
刘婷25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城里一家做生意的小伙子王明。王明家里条件不错,父母自己开公司,家境殷实。两人相处了一年多,感情很好,王明提出想和她结婚。
当时我心里既高兴又复杂。高兴的是,女儿终于要嫁个好人家了,复杂的是,按照我们这边的风俗,出嫁女儿是要收彩礼的,而且王明家主动提出愿意给30万彩礼,这让我心里有了个打算。
那时候,儿子刘伟刚结婚不久,和媳妇租房住,手头紧张,经常找我要钱。我心疼儿子,想着如果能用这30万给他付个首付,他就能在城里买套房子,日子也能过得踏实些。反正女儿迟早是嫁到别人家,钱留在自己家才是最稳妥的。
王明家送来彩礼的那天,我把钱拿在手里,心里踏实了很多。可是女儿却来找我,她低声问:“妈,王明家给的彩礼,能不能给我留一点?”
我皱起眉头,语气不善地说:“彩礼本来就是给娘家的,这是规矩,你要钱做什么?”
“妈,那是王明家给我的钱……”女儿的眼里有些委屈。
“你是我们家养大的,吃我们的,喝我们的,这些年你赚的钱还不是都存着没给家里?现在嫁人了,倒想着跟家里分得一清二楚?”我有些生气,觉得她太自私了。
女儿沉默了好久,才轻声说:“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留点钱,以后万一有什么事,也有个保障。”
“你嫁过去了,王明家会对你不好?你婆家条件那么好,还怕以后没保障?”我不耐烦地摆摆手,“这钱我已经打算好了,给你哥买房子。你也知道,他现在日子紧,没房子住,媳妇也不高兴。你以后嫁过去是享福的,他还要在外面打拼,做姐姐的,帮帮弟弟不是应该的吗?”
女儿沉默了一会儿,眼圈有些红了,她低声说:“妈,如果你真的这样决定,那这30万,就算是我给刘伟的,以后我不会再管家里的事了。”
她的语气很平静,但我心里却莫名有些不安。
婚礼上,女儿表现得很冷静,脸上带着笑,可我总觉得她的笑容里藏着些许疏远。她没有像别的女儿那样哭着不舍得离开娘家,而是轻轻地拥抱了我一下,说:“妈,照顾好自己。”然后就头也不回地上了车。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出嫁后,很少回家。刚开始还能偶尔打个电话,后来电话也越来越少。我也没太在意,想着她有了自己的家庭,自然要把心思放在婆家。反正我还有儿子,日子再难,儿子总不会不管我。
可现实比想象的残酷得多。
儿子拿到30万买了房子,媳妇倒是高兴了,可过了几年,他们的日子并没有变得轻松。儿媳妇生了二胎后,家里开销更大了,儿子工作也不是很稳定,有时候还要找我借钱。
我辛苦了一辈子,手里没多少积蓄,能给的都给了。可渐渐地,儿媳妇开始对我有些不耐烦了。我去他们家住,帮忙带孩子,换来的却是埋怨:“妈,您睡觉打呼噜太吵了,孩子晚上都睡不好。”“妈,您做的饭太油腻了,我们吃不惯。”“妈,家里地方小,您还是回老家住吧。”
我听得心寒,可想到自己是靠儿子养老的,忍了又忍。可是后来,儿媳妇竟然直接对儿子说:“你妈要是再搬过来住,我就带着孩子回娘家。”
儿子为难地看着我,最终还是劝我:“妈,您就在老家住吧,城里住不习惯,回去清净些。”
我那一刻才明白,自己在这个家里,已经成了个多余的人。
我回到老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人跟我说话,没有人关心我吃没吃饭。我这辈子辛苦养大一双儿女,到头来,竟成了孤零零一个人。
有一天,我实在熬不住了,打电话给女儿。电话接通后,我听到她温柔地问:“妈,怎么了?”
那一刻,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可是还没等我开口,我听到电话那头有个小女孩的声音:“妈妈,你快来陪我玩!”
女儿笑着说:“宝贝,等妈妈一下哦。”然后她对我说,“妈,我这边有点忙,改天再聊吧。”
电话挂断了,我握着手机,心里空落落的。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早就不再需要我了。
七年过去了,我的身体越来越差,偶尔头晕,腿脚也不利索了。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偶尔邻居来看我,叹息着说:“你女儿条件那么好,咋不把你接过去住?”
我苦笑着摇头,没人知道,当年我自己亲手斩断了这条路。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鼓起勇气给女儿打了电话。这次,她没有挂断,而是静静地听着。我哽咽着说:“婷啊,妈想你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才轻轻地说:“妈,我也想你。”
我以为她终于愿意回来了,心里燃起一丝希望。可是下一句,她却说:“妈,你还记得当年我出嫁时说的话吗?”
我愣住了,脑海里浮现出她当年那句:“从此以后,两不相欠。”
“妈,这些年,我不是不想回去,而是怕回去了,你又会像以前一样,只把我当成外人。”她的语气很平静,没有责怪,也没有怨恨,仿佛在陈述一个事实。
我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是啊,当初是我亲手把女儿推远的,如今又有什么资格奢望她回头呢?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想到这一生的种种,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不会再做那个“重男轻女”的母亲。可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