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闵行检察











人肉

开盒?

垃圾短信

轰炸?

钓鱼网站?

01 社交平台“晒照”变“开盒”



02 恶意软件“偷窥”手机数据



03 钓鱼链接“钓走”银行卡号



04 快递单成“信息黑市”货源






一旦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曝光,极易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这些别有用心者会借此实施各种恶意行为,对事主的心理防线发起猛烈冲击,给其带来难以估量的精神创伤,严重干扰事主的正常生活。

诈骗分子常常精心策划骗局,他们可能摇身一变,冒充 “公检法” 工作人员,或是伪装成事主的关系人,以此接近事主。由于诈骗分子能够精准无误地说出事主的个人信息,这使得事主的警惕性在不知不觉中大幅下降。


不法分子获取事主个人信息后,便会借助伪基站大量群发极具迷惑性的诈骗信息。这些信息极具诱惑性与欺骗性,一旦事主不慎点击其中链接或内容,就如同踏入精心布置的陷阱,面临财产损失等风险。


诈骗分子惯于借助网络邮件设下圈套,他们会狡猾地将暗藏病毒的网址混入邮件内容里。这些邮件看似平常,实则危机四伏,一旦点击该类网址,后果不堪设想。


部分不法经营者为谋取私利,常不惜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涵盖用户消费习惯、偏好、经济能力等多方面。随后,他们借助数据分析手段,精准识别熟客特征,针对老用户抬高价格或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实现 “杀熟” 目的,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转发提醒身边人

守护隐私就是守护生命线!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