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ve Kellaway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Anti Capitalist Resistance
(2024年4月30日)
迪莉娅的脸庞主导了整部电影。我们不断看到她的脸被那个残暴的丈夫殴打。一张充满了恐惧、紧张、痛苦和泪水的脸,但同时也带着希望、自豪、坚韧和难得的微笑。
保拉·柯特莱西将这些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一个瞬间到下一个瞬间,变化无常。几乎每个场景中,镜头都紧随她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作为一位知名歌手,并在电视和电影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演员,这部电影是她的心血之作,也是她的导演首作。
《还有明天》(2023)
在电影的前十五分钟,你或许会觉得一台时光机器把你带回到了19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柯特莱西选择了黑白画面,并拒绝使用宽银幕格式来呈现这部影片——让我们沉浸在1946年的意大利——即在是否废除君主制的公投之前。这是女性首次可以投票的选举。
当我们在片中跟随迪莉娅准备简陋的早餐,送孩子上学,然后为微薄的工资做着各种零工时,我们看到的是与德·西卡在《偷自行车的人》中展示的相同的罗马街道。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安娜·马尼亚尼的形象也浮现脑海。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这些导演选择在街头拍摄,因为他们追求真实性,同时又负担不起昂贵的影棚或设备使用费。长镜头、非职业演员和「真实时间」场景的拍摄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增加了现实感。肯·洛奇也承认自己的作品受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
如今,得益于布景和实景设计师的精湛技艺,影片成功再现了战后罗马的真实氛围。影片以一段长镜头开场,迅速将观众带入迪莉娅的生活困境,并铺陈出故事主线。她深陷困境,却悄悄攒钱,最担心的是女儿马切拉会重蹈自己的覆辙。
父亲伊万诺以学费太贵为由,拒绝了马切拉继续接受教育的请求,却毫不反对她想嫁给当地咖啡馆老板的儿子——并非出于对女儿的关心,而是因为这桩婚事能为他带来一些保障。影片巧妙地将女性主义主题融入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的状况,呈现出战争带来的社会分裂情形,以及人们对那些与法西斯合作或靠黑市牟利者(如咖啡馆老板一家)的不满与怨恨。
影片的前半部分就交代了一个重要情节:当地的修理工——迪莉娅的青梅竹马,至今仍深爱着她,而她对他也依旧心存情愫。和许多工人一样,他渴望前往北方,寻找更好的生活。影片的故事与张力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迪莉娅是否会下定决心与他一起去北方,以及她与女儿的困境将如何解决。
从迪莉娅醒来的那一刻起,影片便奠定了紧张压抑的基调。她的丈夫伊万诺(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饰)几乎每一句台词都充满贬低、侮辱、命令或冷嘲热讽。只有在他对迪莉娅施暴后道歉的短暂时刻,他才会流露一丝温情和悔恨。
迪莉娅的另一项日常任务是照顾伊万诺的父亲奥托里诺。按照习俗,妻子照顾公公是「理所当然的」。通过这一情节,影片展示了在代际之间传承的父权制暴力。有一幕,奥托里诺担心自己的儿子把迪莉娅打的太狠;令人惊讶的是,他说这样会打扰到他的休息。他的建议是,不要经常打她,而是像他曾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偶尔狠狠地打一顿,这样就能保证迪莉娅始终在伊万诺的控制中。
柯特莱西不仅是在向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致敬,还赋予了《还有明天》超越致敬之意的深度。借助灵活的摄影,她从伊万诺和迪莉娅的视角出发,创造了数个充满想象力的短暂瞬间。与传统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冷峻风格不同,影片采用了流行歌曲作为配乐。
这种处理方式打破了观众对这些社会议题的怀旧滤镜,尤其是片中共使用了16首歌曲(完整曲目或片段)。这些歌曲既包括影片前半部分与剧情时代背景相符的作品,也涵盖了更现代的曲目,如卢奇奥·达拉的《奇迹之夜》(La sera dei Miracoli)和达尼埃莱·西尔维斯特里的《闭嘴》(A Bocca Chiusa),其中《闭嘴》更是与影片高潮结局有着直接的呼应。导演似乎想通过这些元素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这不仅是一部关于1946年的电影,更是关于当今女性以不同形式经历的现实。
影片的叙事张力贯穿始终,极为巧妙地维持着。迪莉娅会和她青梅竹马的爱人一起逃走吗?马切拉的订婚是否会如愿,并且能帮助这个家庭?有一幕至关重要——也将长时间留在你记忆中的场景——迪莉娅透过开着的门看到女儿和未婚夫之间的互动。
这个场景让她睁开了眼睛,最终决定了接下来的行动。结局巧妙设计,完全出乎你的预料。你本以为会是另一种结局,结果它含有更深层的政治含义。影片并不矫情,却充满希望。
剧情中唯一显得笨拙的部分是黑人美国军警在马切拉订婚问题上的角色。这一情节缺乏可信度,尽管它确实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我们常常忽视了二战后初期,无论是英国还是意大利,人们所处的极端生活条件。英国的配给制一直持续到1954年,住房状况直到1950年代才开始改善。在意大利,大多数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且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工作。影片通过咖啡馆老板一家与迪莉娅一家在订婚日餐桌数量上的对比,展现了极端的阶级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战后经济繁荣和工会斗争的推动下,逐渐发生了变化。
然而,尽管意大利女性的环境取得了许多进步,她们在就业劳动力中的参与率仍然是最低的之一。今天有很多证据表明——特别是在贫困的南部,女性依然在非传统经济中做着类似的零散工作以维持生计。就像电影中老板向迪莉娅解释,她正在培训的新员工比她挣得更多——仅仅因为对方是男性,今天的意大利女性的薪酬仍然普遍比男性的工资要低得多。
对女性的虐待和暴力并不像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普遍。女性曾组织起来争取离婚(1974年)和堕胎(1978年)等权利上的改革,但她们依然在为反对性暴力和女性杀害而奋斗。这部电影帮助保持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它在意大利的观众群体庞大,远超任何女性主义者或左翼能够达到的影响力。
虽然后法西斯派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曾公开谴责男性暴力,甚至采取了一些立法措施,但她最近同意允许反堕胎的「咨询师」在女性前往堕胎诊所时提供服务。她还在推动「家庭友好」政策,以提高意大利的生育率,她的党派认为这是对意大利民族及其身份的威胁,认为意大利正面临着移民的「威胁」。在接受BBC采访时,柯特莱西透露了她拍这部电影动机:
「拍这部电影的想法来源于我在读一本关于女性权利书籍的经历,我女儿无法相信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们的权利并没有被写入法律。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与年轻一代对话,让她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仅仅因为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不意味着它将永远保持下去。我希望以某种方式,开始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这部电影是柯特莱西令人惊艳的第一部作品。它精准地唤起了战后特定时期的困境与希望,同时也隐含地与今天的现实产生了联系。我们无比期待她能够继续创作更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