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AI时代,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2月17日,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在2024学年第二学期的开学典礼上致辞,希望市西学子充分理解和认识AI时代对人生和学习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拥有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的人生。


AI时代,审视我们的学习

——202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致辞

上海市市西中学 董君武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早晨好!

经历了一个月的寒假,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此刻,在这里隆重举行2024学年第二学期的开学典礼,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职员工祝贺每位同学“又长了一岁”。

各位同学:对于年轻人而言,“又长一岁”意味着又多了一点成熟,多了一份责任,意味着作为学生的你们又增加了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所有这些都会伴随着大家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去提升你们对学习和人生价值认知,从而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

市西学子在“好学力行”校训的引领下,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普遍具有积极主动追求发展的自我认知和内驱动力,普遍具有规划未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市西中学教育传统赋予学生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文化符号和个体特质。

然而,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当前,人工智能应用迅猛发展,特别是寒假中爆红的DeepSeek,必将推动社会和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此时我想与同学们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AI时代,需要重新审视人类的学习

早在2017年和2018年,我写给高一新生公开信的主题,分别是《智能化时代,如何超越自我》和《AI时代,我们站在十字路口》,与当时的同学们讨论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为什么学习”等话题,试图引导大家思考:“应该以怎样的学习,直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界,回应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时代?”

八年多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以超出许多人想象的惊人速度发展着。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方面已经或正在超越人类的智力和能力。例如:2023年和2024年OpenAI公司先后发布的ChatGPT和Sora,分别解决了文本和图像等内容的智能化处理;国内的豆包、Kimi等系统,已经可以处理某些领域的文本文件;由梁文锋团队发布的DeepSeek,基于算力、算法和数据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促使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更新能力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同时,机器人的研发也持续产生新的成果,例如,2025年央视春晚上的宇树机器人,它的灵巧程度越来越接近人类,而且批量生产的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1万元左右,这标志着每家每户拥有一个机器人帮助完成家务等劳动的时代,即将到来。

各位同学不妨观察一下我们的身边,其实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自动驾驶汽车、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客户服务,甚至,医院里帮助医生开刀的手术机器人等等。

我们很容易发现:机器人在工作中的精细程度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正在超越人类。而以ChatGPT和DeepSeek等系统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帮助人类进行文字和图像处理,在有质量的正确提问引导下而生成的文本,可以达到普通人的中等水平以上。例如,上学期高三一次语文考试的作文中,老师认为一位学生的作文写得很好,准备将这篇文章作为范文进行讲评,后来,发现这位同学在考前复习时,曾经使用人工智能写过类似的文章,由于题目类似,因此在考试中完成了高分作文。一位朋友告诉我,如果想在英语高考中写出满分作文,运用人工智能学习写作,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人工智能在运算能力、记忆能力、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也必将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样的劳动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怎样以未来的需要建构今天的教育,开展针对性学习。我们必须认识到简单重复的刷题不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任务,从解题的角度,也许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人类。那么,面向未来,当代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我想从这两个方面与大家简要做一个讨论。

第一方面,关于“学习什么”,AI时代,我想至少应该学习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培养思维与语言能力。

请大家要注意我把思维与语言放在一起,为什么?其实,在平时学习中,大家是不是有一种体会,比如说数理化中的一个概念、一种方法,当你能够向同学讲清楚的时候,你一定真的理解掌握了。从哲学角度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依托语言展开。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上最高智慧者,是因为人类产生了语言。依靠语言,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可以实现跨代传承、传递与传播。事实上,某些方面能力远远超过人类的动物不少,但是它们在应对大自然寻求生存过程中积累的个体经验,由于缺乏语言这一载体,只能完成父辈与子辈之间的代际传递,而很难实现跨代传递,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信息的衰减。所以,在语文和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还应重视语言学习的思维性要求。

回到今天的主题,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唯一的优势可能只剩下人的大脑以及基于大脑的思维能力。如果连人类大脑的思维能力也被机器人超越了,很难想象人类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因此,今天的学习应把高阶思维的培育与发展,以及展开思维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

其实,十多年前,市西中学已经认识到高阶思维的培育与发展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在2012年建设了思维广场,开展了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的必修课程教学;2019年建设了漫思实验室,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必修课程教学;2023年与高校合作建设了研究院的创新实验室,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适切的课程与项目学习。

第二,培养社会化与沟通能力。

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是让学生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这种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教授2024年9月在考察新加坡一所大学时,了解到有一门几百个学生选修的课程,第一次上课却只有几个学生到教室上课之后,发表了一个观点:面向未来,当代大学也许会消亡。那么基础教育的学校呢?

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中小学依然会存在。因为,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学生,他们身体还未成熟,人格尚未完备,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需要通过中小学校的教育完成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人的社会化必须是学生个体处在不同群体的不同组织中,在与不同的人们共同生活、一起学习的环境中,通过交往中的沟通与交流,获得情感体验,学会在社会组织中的生存与发展。目前,还很难想象生命个体生活在一群机器人中间,通过人与机器人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人类的社会化。

所以,今天的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与人打交道,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提高沟通能力,更好地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第三、培养幸福生活的能力。

这个观点,其实我在很多年前已经开始向市西的学生阐述,大家想想,未来60%以上的人类劳动都被机器人替代的时候,比如家里的家务也全部由机器人完成的时候,人还能做什么?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张杰教授大胆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人类将实现永生。同学们,人类未来的场景是:一方面,许多人类劳动被机器人所替代,另一方面,人类将会永生。这就要求人类必须思考哲学与社会伦理的重建,必须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必须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而幸福生活的能力一定关乎每个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这一关于人生的本原命题。

各位同学:所谓幸福生活的能力,就是要让自己的人生不仅有意义,还要有意思,这一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所以,今天的学习必须注重兴趣爱好的培育。当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爱好,这种兴趣爱好,既可能是与中考高考学科相关的内容,更可能是与体育艺术相关的项目。所以,今天的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AI时代展望未来,从幸福生活能力角度,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发展,相信更多的人会从体育和美育的项目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在劳动创造中葆有一种对未知世界持续的好奇心和不懈探究的欲望,这些都可能成为人生幸福的源泉,培养幸福生活能力,不妨从这些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去寻找。

第二方面,关于“怎样学习”,我想主要讲四点想法和建议。

第一,将课程内容作为培育高阶思维、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

今天的学生要进一步认识到传统的学习内容,除了服务高考这一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培养高阶思维的载体,成为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在学习相关内容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概念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更多地关注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感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第二,善于运用人工智能,作为促进自身学习与发展的工具。

DeepSeek等人工智能上线之后,我相信: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一定会逐渐成为劳动者的基本能力与素养,今天的学生应该将人工智能作为自己开展学习的工具和助手。为此,从2023年起,市西中学为愿意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借用PAD的便利;2025年1月18日,学校明确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赋能学习作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我希望每一位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PAD,运用人工智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个别化优势学习与发展。

第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沟通能力,实现个体社会化。

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和提高社会化的程度,需要人与人的交往、交流环境。所以市西中学在高中三年,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希望大家要面向未来,好好地珍惜人与人的交往,从而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人,这在人工智能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重视体育、艺术、科创等课程,培养幸福生活能力。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加强自我修炼,逐渐在体育、艺术、科创等方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希望在团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培育和发现自己终身运动伙伴,以及艺术和科创的共同爱好者。相信这样的学习,一定会让同学们受益终生,一定会让大家活得更有意义,活得更有意思。

各位同学,今天我跟大家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认识今天的学习,如何审视今天的学习。只有充分理解和认识AI时代对人生和学习提出的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才会拥有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的人生。我相信市西的学生一定拥有美好、幸福而卓越的未来!

谢谢大家!

2025年2月17日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