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方在乌克兰境内展开一系列针对油料设施的打击行动。俄军采用导弹武器系统,打击乌克兰多处军事战略要地。在基辅近郊,一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油料储存基地遭到打击后持续燃烧,现场浓烟滚滚,火势持续数小时方才得到控制。这座油料库的储存容量超过50000立方米,其位置使其成为乌克兰东部战区重要的军用燃料补给中心。
在实施打击行动的同时,俄军还部署防空系统,拦截乌军的反制行动。俄罗斯国防部公布,在近期的军事行动中,俄军防空部队拦截包括多管火箭炮系统发射的导弹在内的多个空中目标。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建立的综合防空网络,提升对乌克兰无人机的防御能力,在过去一周击落超过200架各类无人机。
为确保打击效果,俄军采用包括侦察、电子战和地面情报在内的侦察体系,定位乌方军事目标。在某次行动中,俄军通过卫星图像发现乌军一处伪装油料储存点,实施打击,该设施内储存的约4000吨柴油和航空燃油完全损毁,这对乌军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乌克兰武装力量也在加大对俄罗斯本土石油设施的打击力度。自2023年12月以来,乌军对俄罗斯境内石油工业设施的袭击呈现出系统性和持续性特征。2024年初以来,乌军实施数十次针对俄罗斯炼油厂和石油储存设施的无人机袭击行动。3月中旬发生一次大规模袭击行动,乌军调动约60架无人机,同时对位于萨马拉地区的三座大型炼油厂实施打击。这些炼油厂的年产能合计约占俄罗斯全国炼油总产量的8%,其中一座炼油厂的主要生产装置在袭击后被迫暂停运行。
在2月中旬对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一次行动中,乌军采用"蜂群式"攻击战术,同时派出多批次无人机,突破俄方的防空系统,对里海管道集团公司的石油泵站造成破坏。这座泵站在俄罗斯石油出口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年输送量达8300万吨,约占里海石油出口总量的40%。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针对油料设施的打击具有战略价值。油料补给系统是现代机械化部队的命脉,一支现代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油料保障能力。一个装甲师在高强度作战状态下,每天的燃料消耗量可达数百吨。
在某次战役中,由于油料补给线路被切断,乌克兰某机械化旅的坦克和装甲车无法按计划展开进攻行动,被迫改变作战方案。俄罗斯方面也面临类似挑战,部分地区的军用油料储备设施遭到破坏后,不得不调整作战节奏,增加后勤保障的难度和成本。
这场以能源设施为目标的相互打击,对交战双方的经济和政治都产生影响。对俄罗斯而言,石油工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能源收入约占联邦财政收入的45%。乌克兰对炼油设施的打击,影响俄罗斯的石油产品出口,还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成品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为应对这一局面,俄罗斯政府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暂时禁止汽油出口、加强战略储备调节等,以确保国内市场供应稳定。
而对乌克兰来说,虽然袭击俄罗斯石油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俄方的经济实力,但也面临着风险。来自俄罗斯的报复,其次是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盟友的态度变化。因为部分被袭击的设施与美国等西方企业有关联,这可能影响到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力度。此外,持续的相互打击也加剧地区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推高国际油价,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