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1985年,董家迎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丫头,取名叫董明英。董明英上面有个哥哥,儿女双全,董家爸妈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一转眼,董明英就满周岁了。按照村里的习俗,家里热热闹闹地办了抓周。看着小明英在摆满东西的桌子上爬来爬去,最后抓起一个小算盘,董家爸妈更是乐开怀。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董明英过完一周岁生日后没几天,突然就发起高烧。孩子小,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是常事。董明英的爸妈也没太当回事,就用老法子,拿湿毛巾给她敷额头、擦身子,想帮她降降温。

可这回,湿毛巾却不灵了。董明英的烧一直退不下去,小脸蛋烧得通红,整个人也蔫蔫的,没了往日的活泼劲儿。董家爸妈这下可慌了神,赶紧抱着孩子去了村里的卫生所。

卫生所的医生给董明英量了体温,一看都快烧到40度了,二话不说,就给她打了一针退烧针。还好,针打下去没多久,董明英的烧就慢慢退了。

可就在他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的时候,却发现董明英的腿脚好像有点不对劲。她总是身子往前倾,想要站起来,可两条腿却软绵绵的,怎么也使不上劲。一开始,董家爸妈还以为是孩子刚退烧,身体还没恢复过来。可一天天过去了,董明英的情况还是没有好转。

时间一晃过去两年,董明英都已经三岁了。别的孩子早就能跑能跳了,可她却连站都站不稳,更别说走路了。董家爸妈赶紧带着董明英去县里的大医院。

医生给董明英做详细的检查,最后得出的结论,董明英是因为之前那场高烧,导致大脑损伤,造成永久性的下肢瘫痪,这辈子,恐怕都站不起来了。

董家爸妈不甘心,带着董明英跑遍周边大大小小的医院,看了不知道多少医生,可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眼看着董明英到了上学的年纪,别的孩子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学校了,董家爸妈的心里犯了难。他们既希望女儿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识字,又担心她在学校里受到欺负。

夫妻俩商量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让董明英去上学。就这样,董明英也背上书包,开始她的求学生涯。



小学还好,学校离家不远,董家爸妈还能每天接送。可到了初中,情况就变得更糟了。初中学校在镇上,离家很远,而且还需要住校。

夫妻俩商量来商量去,想出了个主意,打算攒钱买辆三轮车方便接送。

可还没等他们把钱攒够,董明英主动提出退学。她跟爸妈说,自己不想上学了,想留在家里帮忙做些家务。

董家爸妈知道,女儿这是懂事,不想再给家里添麻烦了。他们心里虽然难受,但也只能同意女儿的决定。

董明英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她开始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扫地、洗碗、择菜等等。

后来,董明英还从邻居那里接了一些手工活,在家帮人做些简单的加工。虽然挣的钱不多,但也能贴补一些家用,减轻家里的负担。

转眼间,董明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因为身体的原因,她的婚事成了家里的一块心病。这些年,董家爸妈托了不少人给董明英介绍对象,可每次都是见了一面就没了下文。

董家爸妈心里着急,可又没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村里的一个媒人找到董家,说要给董明英介绍个对象。媒人说,这人叫冯治余,今年46岁了,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家里条件不太好,一直也没娶上媳妇。

冯治余比董明英大了快二十岁,而且还是个没结过婚的老光棍,这怎么能行?他们当场就想拒绝,可媒人却说,先见见再说,说不定就成了呢。

碍于媒人的面子,董家爸妈只好同意了。见面那天,冯治余话不多,见了董明英,只是憨憨地笑着。

回去后,董家爸妈就明确表示不同意这门婚事。他们觉得,冯治余年纪太大,又没钱,女儿嫁过去肯定要吃苦。他们宁愿女儿留在家里,也不想让她嫁给这样的人。

可这次,董明英却坚持自己的意见。她说,冯治余虽然穷,但人老实,心眼好,她觉得跟这样的人过日子踏实。她还说,自己这辈子能找到个愿意娶她的人就不错了,她不想再挑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