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和特朗普本想抓住乌克兰4月20日这个关键点,一个想靠“选票乱局”搞垮泽连斯基,一个趁停战甩锅减少援助。
可两人算盘打得再精,也没料到泽连斯基靠着国内罕见的团结逆风翻盘。
反对派暂时放下成见,一致支持延长戒严,硬生生堵住了美俄联手的所有漏洞。
这场夹击,到头来反倒让乌克兰扛住了压力,稳住了局面。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事情的导火索,还得从乌克兰的“戒严令”说起。
冲突爆发后,乌克兰议会给泽连斯基开了“绿灯”,通过了戒严法案,允许泽连斯基在战争状态下直接掌控全国的权力。
简单来说,只要戒严还在,泽连斯基就稳坐总统之位,他的话就是硬道理,谁都无法撼动。
但戒严有时间限制,每隔几个月就必须重新获得议会批准,而最新一次决议的时间,正好卡在了4月20日。
这个节点对普京和特朗普来说,简直像一颗上好的棋子,因为按照乌克兰的法律规矩,接下来半年内乌克兰必须进行总统大选,而这正是两人想等的机会。
一旦进入选举状态,戒严令大概率会取消,泽连斯基的战时权威大打折扣,内部斗得昏天黑地,俄罗斯就能趁机插一脚,美国那头也能来几手翻盘操作。
在普京看来,眼下的战争状态看似麻烦,但最好的破局点是在政治上,他的套路大家都不陌生,在他看来选举期间是从内部分裂的最好时机,慢慢把国家搞垮。
乌克兰表面上依靠战时戒严保持团结,但只要戒严时间拖不住,一切就可能起变化。
如果乌克兰为了应对大选而被迫进入“选票模式”,到时候反对派和地方势力纷纷登场,内部矛盾一旦激化,从组织到舆论整个都容易乱套。
而一旦内部撕破了脸,国家的资源和民心分崩离析,俄罗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趁虚而入,大搞代理人或者扶植亲俄势力。
普京不是第一次这么操作,像格鲁吉亚、摩尔多瓦这些国家,当初就是因为内部没捂住,被俄罗斯用政治干预搞得够呛。
普京心里清楚,正面硬刚不划算,成本高,还容易打不下来,但如果从乌克兰内部入手,弄一出大选的政治闹剧,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而4月20号就是关键,如果这天能让乌克兰的戒严令停止,紧接着选举开始,就能按照普京的计划就能实施。
而特朗普就比较直接了,公开喊话:“复活节之前停战”,他这个表态看上去是个和平倡议,但实际上里面全是算盘。
特朗普的立场本质上符合他一直以来“美国优先”的口号,他的支持者们早就不爽美国对乌克兰不断的给钱给物资了。
在这些选民眼里,美国的这些钱应该用来修边境墙,发福利、搞基建,不要再砸进一个与他们不相关的国家的战争里去了。
所以,特朗普的“复活节停火”论调,其实就是在给兑现当初竞选时“让俄乌停火”的诺言,给自己加政治分,还能把压力扔回欧洲
这里其实还有层更深的逻辑,如果乌克兰同意停战,美国切断援助,那拜登政府不仅会在外交上被人说成“处理不力”,还给了特朗普进一步攻击的理由。
可以说,特朗普自导自演了一盘“甩锅戏”,乌克兰的战事对他来说只是舞台背景布,他根本不在意到底乌克兰会怎么样,只要能用这件事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加分,那就算赚了。
面对美俄的前后夹击,泽连斯基显然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角色,而是仗着一套极为聪明的策略,整合了乌克兰的内部力量,这才造就了一个让人完全意想不到的局面。
在这个节骨眼,他竟然获得了让一直批评泽连斯基的反对派的支持,暂时凝聚成了一股合力。
尤利娅·季莫申科曾经好几次竞选总统失败,对泽连斯基的执政风格一向不留情面,甚至直接明嘲暗讽。
但这一次当外界对戒严质疑声四起的时候,她站出来力挺,说“战争时间搞选举完全是自毁,泽连斯基合法性不容动摇”。
她这话不仅是说给内部听的,更是要给外界那些想搞事情的势力泼冷水。
而与泽连斯基水火不容的前总统波罗申科,他也是这届选举中泽连斯基最大的竞争对手,他也站了出来反对选举,直言:“不管谁输谁赢,只要开选,俄罗斯必然会占便宜”
他这句话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是敌友先放一边,扛住眼下面临的威胁才是关键。
还有基辅市长克里琴科,他之前没少讽刺泽连斯基的决策,连打仗的事都主动跳出来抨击。
但这回,他果断选择保护国家整体利益,公开声明反对搞选举。
他的理由特别接地气:“一搞大选,谁还顾得上前线?这不就是给俄军捡便宜的机会嘛!”,理由朴素得让人无话可说。
虽然乌克兰内部现在十分团结,但不代表没有危机,毕竟反对派支持泽连斯基只是暂时的,他们谁是可能会重新盖站在对立面。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关键还是看战争能不能尽快取得明显进展,如果局势没有改变,民众和反对派的内心也会消耗殆尽,随时可能翻脸。
不过眼下看来,这局至少到4月20日暂时稳住了,戒严状态大概率会成功,选举被延后,外界的搅局计划破产。
泽连斯基的这次操作,就是以退为进,用暂时的策略性妥协,换来了更持久的防御。
无论是普京还是特朗普,他们为这个日子设计的那些“运筹帷幄”,最终都被乌克兰内部的团结踢得七零八落。
从这次的风雨来看,战争下的乌克兰展现出来的韧性,远比敌人预料的要强得多。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