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影视作品中,“不良少年”是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


诸如《麻辣教师GTO》、《极道鲜师》、《热血高校》、《我是大哥大》等日剧,主角均为不良少年或有黑道背景,他们的日常就是拉帮结派、到处打群架。


不过主角团的不良少年们基本上都为正派角色。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反对欺凌弱小、锄强扶弱、正义凛然。为了守护自己珍惜的人与事,他们奔向了一次次殊死搏斗。


在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人生的方向,也懂得亲情、友情与爱情,观众们也会被他们之间的羁绊所感动。


然而在法律层面上,虚构作品与现实生活当中,永远是存在一道巨大鸿沟的。千万不要将这些不良少年题材的影视作品,代入现实生活当中,不然将会落得如本文主人公们的下场。

近日,有7名中国未成年少年因涉嫌违反“伤害他人身体”罪而被日本警方逮捕。


据警方表示,去年11月,在东京葛饰区西新小岩附近河川的高架桥上,这7名中国少年手持菜刀、切肉刀砍伤了两名14岁、15岁的中学生,受害者均为中国人。

这帮中国古惑仔同属一个“不良少年团体”,年龄介乎于15岁至17岁之间,年纪虽小,但武力充沛。仗着人多势众,向两名受害者使出“飞毛腿”狠踢,同时持刀怒砍。刀刃长约16厘米左右。


最终造成两名受害者脸部颧骨与肘部被割伤,需要躺医院半个月静养。

事情虽然过去也有一段时间,但现场目击者至今仍十分后怕。

据描述他当时还以为在拍戏。现场大概有10到20多个古惑仔持刀砍人,场面十分混乱。他连忙报警。警方很快就在监控与目击者拍摄的视频中,找到了涉事的7名古惑仔。


日本警方调查后确认,两名受害者与团体中的部分成员是在同一所日语学校的同学。在案发前一天,两名受害者不知为何与部分成员发生了争执。

“要不明天我们在河川附近谈一谈?”

两名受害者以为对方是想打算通过谈话来解决彼此的纠纷,没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见血的厮杀。


事发当晚两名受害者如约而至,结果遭到对方一帮人突袭痛扁。真是不讲武德!

在审讯过程中,被捕7人有6人承认指控,唯独有1人否认指控。

此人坚称,自己只是中间人,过来调解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参与打斗。


在我们印象中,十几岁的未成年孩子仿佛与这种聚众持械砍人的恶性事件没什么关系,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因此,这起恶性事件也吓坏许多日本人。

“现场有10名到20多名古惑仔,也就是说还有很多共犯没有被抓。为了保障治安,请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日本变了,每天都有与外国人相关的恶性事件。这些人还随身携带武器,真的好可怕。大家切记晚上千万不能去那些人烟稀少的安静地方。现在实在是没办法了,请好好保护自己吧。”


“就算拥有在留资格,只要犯了罪,就必须立即强制遣返。不然日本的治安只会愈加恶化。现在我们对这些事情无能为力,真的很生气。”


“包括父母在内,请将这些人立即驱逐出国。中国籍的少年犯非常危险,如果这种人不断增加就麻烦了。”


“原来事情不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日本吗?因为人少因此就被欺负了吗?随身携带菜刀和武器实在是太危险了。都是中国父母带着孩子过来日本打工生活的吗?不管怎样,欺负别人是不对的!”


近年来,许多日媒倾向报道中国有钱人购买塔楼高级公寓,让孩子就读著名的升学学校与著名大学。这导致许多日本人都误以为,中国人都是有钱人。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钱人。仍然有许多中国人生活在日本的普通平民区中。

据2024年日本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在东京23区常住人口约为22万4719人,其中居住人数排名靠前的为江东区、足立区,以及这起事件的发生地葛饰区。


葛饰区的新小岩,是在日外国人聚居地之一,也深受中国人的欢迎。作为东京都“下町”(平民区)代表之一,葛饰区的平均收入在东京都23区排名倒数第二。

葛饰区充满昭和感,保留了许多昭和风格的街道。相对东京都心区域而言,这里房价低、房租便宜、物价相对低、整体生活成本低,性比价更高,再加上东西线通勤方便,近年来葛饰区也吸引了许多中国人到此定居工作生活。


葛饰区近年来频频推出各项教育福利,比如从今年开始将区立小学与中学的修学旅行实行全额免费。从2023年开始区立74所学校提供免费午餐。接下来还计划对实验教材、练习册等费用实行全部免费。因此,也获得不少中国家长的青睐。

然而如今却发生了这种由中国未成年古惑仔团伙引起的恶性事件,不由得让人担忧这里的治安。


相比东京其他地区,葛饰区与毗邻的足立区一样,治安都不太好。比如足立区被日本人称为“不良少年的大本营”。


有日本人直言,日本不良少年文化,其实也是引发外国人未成年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战结束后,日本广岛年轻人极度不满日本政府,并自发掀起最早的“暴走族”运动,以此反抗代表专制与压迫的日本政府。

这帮暴走族身穿不良特攻服,天天呼朋唤友骑着二手摩托车、在日本各地“炸街”。


不过日本人类学家佐藤郁哉认为,事实上这些暴走族大多数只是追求的“一种青春期的情绪调节与释放”,远远上升不到改革日本社会的层面。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态度也是一味放任,他们认为,让这些满腔怒火的年轻人骑骑摩托车发泄一下就好了,还能成为维护主流社会的“安全阀”。

到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不良少年接替暴走族的“衣钵”,逐渐形成以校园为中心的亚文化旁支。当时日本全国几乎遍布不良少年,各立山头,参与各种校园斗争当中。其中,关东地区的不良少年自称为“ツッパリ”(硬派青年)。


日本部分漫画家喜欢将这些不良少年塑造成正面形象,将他们的斗殴塑造成极富英雄气概,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误导了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为了所谓的“兄弟情义”而真的成为不良少年。


当年林老板YOSHIKI做不良少年时,天天跑出去打架,一边斗殴一边拿着英语课本猛背单词,长大后揪着不良少年怒吼:“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啊!”


不知道这起案件中被捕的7名中国未成年古惑仔,是否也深受日本不良少年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希望,此类事件不要再发生。也希望未成年人都好好学习,长大后就算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起码也不要祸害社会。

►► 2月22日汇率:0.0485851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